临川鹏田吴族简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良生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5 18:29:28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鹏田族(称我族),古系江右临川县崇德乡八十三都鹏田里,现属抚州市临川区鹏田乡政府驻地。我族位于临川区南部,与金溪、南城二县交界,有傅、邓、范、修等等杂姓聚居,后四姓人数比例较小。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鹏田吴族人丁共1334人,仅次于本乡义门陈裔-陈坊族。

我族开基已达930多年,奉泰伯公、仲雍公为得姓及传姓始祖,季札公为延陵始祖,五代后蜀驸马宣公为江右始祖,奉宣公六世裔孙一府君隆休公为始迁祖。谱载,江右始祖宣公义辞王爵举家人南下至古临川,相石井里(址地待考)而居,未几载,命二世祖经公居之,再携二世支祖纶公、绍公居于金斗窠。然,宣公第十三孙讳仁公因仕,任职于抚郡,偶觉临川彭泽里沙井(可能为本区河埠乡的店下村)风景秀美,遂迁此并建玉堂别墅,后成祠。历四世祖亹公至五世祖奇公,世居沙井。五世祖奇公好打猎,途经鹏田地,偶见大鹏时落时起,遂视为吉地,卜居,斩荆棘,劈土壤,创造未备而终,嘱子以毕志。

我族开基祖一府君讳隆休,公学浑含磅礴,孝德有加。隆休公秉承“有百世不迁之祖,有五世则迁之宗”之古训,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承父遗命,相阴阳,观流泉,完成开创大业,遂由沙井里迁于此。其时,自三世祖仁公肇基沙井已历六代,堂兄弟们均先后外迁他地,始迁居祖业已八旬之高龄,公如此遵人道之本,岂不可谓孝、德?!嗣后,子孙蕃盛,围我族成圆形罗布于族之周围,谱载称六族(分为:鹏田族、后宅族、鹏田上边族、鹏田樟树下及对岸族、鹏田堑尾族和鹏田黄泥塘族)。然,六族繁衍至今,数我族人旺丁众,为六族之最,其他各族支裔或分合于祖居地,或随支裔外迁而无存,如银河流星!斗转星移,隆休祖裔星棋罗布,散居于华夏大地间,查谱知,外迁族支二百余,与祖地联系的仅有金溪明山族、金溪东金族、本乡楠木族、贵溪流口族、万年苏桥族及贵州贞丰族等等各宗支。

我族肇基于北宋,兴于南宋,旺于大明。期间人文尉起,科甲显宦,枚不胜举。有宋一朝,远祖讳艮公、凤公仕至朝奉大夫,居简公、思敬公中解元等等,尤为可述的是,在大明王朝时,府县志均载我族嵩公、潜公、淛公及贺公四位进士,均系宣公第十八代、鹏田穆祖仕彰公位下裔孙,而穆祖因倾囊施赈,支援皇朝。义赈受旌表,其事迹亦载入江西省志。当然,我族素以忠义为本,书香继世,在元清时代,各贤祖们虽饱学多才,却不屑仕异族,以坚隐为荣,秉承宣公之义、仁公之德。故,我族声振抚郡,为抚临望族。

我族现谱系六修,分别是明嘉靖甲寅广州通判念吾公首修;明万历丁亥会修谱为次修,此次会修,由曾湾族祖撝谦公倡议,我房祖道溥公、支房祖贺公等等各位先贤集经公裔系抚临十八族合修;清嘉庆已巳年为三修;清同治丁卯年为四修;清光绪丁未年为五修;今谱为六修,时为共和国辛未年。而末修至今亦二十载,研查我谱,六族合修乃首修始,其后历次重修乃一体并修,毕显六族宗人聚心合力之功!正是由于谱修连续,得以令我等后人见期间国情族事之一窥,得以见我族历代有贤德能义

我族分房自江右宣公第十七代开始,分则彥公、则辉公、则敬公三大房。则彥公单传穆祖仕彰公,公生五子十八孙四十三曾孙九十五玄孙,因人丁兴旺,人文尉起,自宣公二十代,又以“端”字号继分五个分房主,开始分为端四公、端七公、端十公、端十三公、端十七公房。端四天常公系下子孙多人进士及第,遂又分为山公房和山二公房两支房;端十七天吉公系下子孙亦科甲继仕,书香满门,分为山十一公、山十二公、山十四公、山十五公、山十七公及山十八公等六支房,而山十八崑公继又分为长、次幼二房。之后,各分支房随着家族人丁兴旺,又分出若干小房,继而形成大分支小房的格局,形成亲疏鲜明的家族集体。目前我族还聚居隆休祖玄孙隆公的后裔,隆公系后宅族始迁祖,其位下子孙亦是繁茂,除迁徙宗支外,仍居后宅的宗人,在清中期迁回祖地,如今与我族聚居,有太平街或后宅之称,以示区别。

小子系江右宣公第三十四代孙,穆祖第十七代孙。欣逢盛世,网络时代,有幸参与在南昌举办的网群宗亲会议,应要求须介绍本族基本情况,有怯于对本族情况了解肤浅,恐有辱先祖,欲掇笔。却更恐愧于先贤们,故姑妄拙笔略述之,详待日后补充完善,望各位包涵,以期与各位共享,亦藉以尽尊祖敬宗之心於万一!

吳泰伯第一百零三代孙

临川鹏田族 吴良生

共和国国庆前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