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地名对照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9 22:07:03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南康——晋南康郡治雩都(今江西于都东北),后移赣县(今赣州)。隋唐为虔州南康郡。此为赣南之南康。宋于赣北置南康军,治星子。元为路,明曾称西宁府,后仍为南康府。民国废府。
南剑——宋于福建置南剑州,治南平。元为延牢路。
南兖——南朝宋改东晋侨置的兖州为南兖州,先治京口,后移广陵(今扬州西北),辖地在淮南。北魏也有南兖州,治涡阳(今安徽蒙城)。后郡境变动,治小黄(今毫县),在旧南兖的西北面。北周改为毫州。
南郡——秦以所占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西晋旧治江陵。隋南郡即荆州。
南海——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赵陀据其地建南越。汉武时再置。隋唐有广州(隋为番州)南海郡。
南越——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越”亦作“粤”。秦在其地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汉之际,龙川令赵佗据其地,为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 
南兰陵——南朝宋有南兰陵郡,治今江苏常州西北。
南运河——清代称从天津到临清的一段运河(卫河)为南运河,天津以北(白河)为北运河。
草桥关——在今河北高阳东。五代后晋时入契丹,周世宗复取其地。
荥阳——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
荥泽——今郑州西北有旧荣泽县,隋改广武县置,明中叶曾稍南移。1931年废。
药杀水——中亚锡尔河的古名。 
赵州——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唐移平棘,即今赵县。明省平棘入州。民国以本州为赵县。
赵城——隋置赵城县。1954年与洪洞合并。今为山西洪洞县北的赵城镇。
赵郡——汉赵国在今河北邯郸一带。魏赵郡在今赵县一带,不包括邯郸等地。以后北魏赵郡、隋栾州赵郡、唐赵州赵郡均同。
硐州——今作硇洲或匈州,广东雷州湾外东海岛东南海中的岛屿。宋末,帝昰、帝昺曾驻此。
咸平——辽置咸平县,在今辽宁开原东北。辽咸州,金咸州路、咸平府,均以此为治所。元复为咸平县。明改开原。
咸阳——秦咸阳在今咸阳东北二十里。唐再置咸阳县,在今咸阳东,明移至今县。

荆——古楚国别称。因楚初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西)得名。
荆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两湖全部及豫、黔、两广各一部。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汉末刘表移治襄阳。三国吴魏各据一部,吴荆州治江陵,魏治襄阳。东晋定治江陵。辖境远小于汉。实仅荆州南部,唐沿隋称,后为江陵府、江陵郡。明改元中兴路为荆州府。民国废府。
荆南——唐至德间置方镇名荆南,治荆州(改江陵府),辖区比行政区的江陵府大,常兼有川东及湘西北各一部。十国的南平高氏,本后梁所任荆南节度使,国号亦有荆南之称。 
荆湖——宋荆湖路治江陵,辖今湖南全部、湖北大部及桂北一部。后分南北两路,南治潭州(今长沙),北治江陵,因有湖南、湖北的名称。
荆溪——清雍正分宜兴置荆溪,同城而治。民国合并。
荆紫关——在河南浙川县西。
勃海郡——汉勃(渤)海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南),辖今天津市及冀、鲁一部。东汉治南皮(今县东北)。隋为沧州勃海郡。治阳信(今山东阳信西南)。今沧州市所在地在汉勃海郡中,而在隋沧州勃海郡界外。
勃利州——唐以黑水靺鞨一部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勃律——古西域有大小勃律,均在今克什米尔。大勃律在今巴尔提斯坦,小勃律在吉尔吉特。两国与唐有交往。
南山——汉长安在秦岭以北,故称秦岭终南为南山。张骞穿过河西走廊,称南面之山为南山,即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南宁——唐南宁州在今云南曲靖一带,元亦曾以曲靖为南宁州。今广西南宁,唐为邕州宜化县。元后期改邕州路为南宁路。明为南宁府。民国废府,以府城为邕宁县。今有南宁市、邕宁县。
南安——①汉末曾改汉阳郡(公元74年以前为天水郡)为南安郡。隋废。②宋分虔州置南安军,治大庾(今为大余)。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南阳——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南京——①唐肃宗时一度号成都为南京.②渤海有南京南海府,在今朝鲜境内。⑧辽先以辽阳为南京,后改为东京,而以幽州为南京析津府。④宋以宋州为南京应天府。⑤金先以平州为南京,旋废。后以开封为南京。⑥明成祖迁都北京,乃以应天府(今南京)为南京。清为江宁府,习称南京。民国亦然。1927年始以南京为正式地名。

城颍——春秋郑城颍在今河南襄城东北。
城濮——晋文公破楚子玉处,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一说在今河南旧陈留附近。
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以南的沱河北岸。
项县——在今河南沈丘。古项国,秦置县。隋改名项城。明移项城于沈丘西南,仍以故地为沈丘县。今项城则在沈丘西北。
胡里改——金代地名,在今黑龙江依兰。徽、钦二宗囚处。
柘县——秦汉魏有此县,在今河南柘城北。
柘林——①西魏北周有柘林,先为郡,后为县,在今河南唐河西南。②上海市奉贤县南有柘林镇,明倭寇曾屯此。
相——在今河南内黄东南,曾为商代国都。
相州——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东魏都邺,以相州为司州。北周再为相州。北周末,杨坚毁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阳南,隋移今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金为彰德府。
相国寺——河南开封相国寺,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始建。唐宋均扩建。明末毁于洪水。清重修。
柏人——汉柏人县在今河北隆尧西。
柏举——楚柏举在今湖北麻城境,吴破楚军于此。
柏海——青海扎陵湖古名。松赞干布至此迎文成公主。
柳中——在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东汉班勇驻此。 
柳州——唐改南昆州置,治马平(今柳州)。明清有柳州府。
柳林——在今北京市通县南。元末毛贵军进至此地。
柳城——西汉柳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南。北魏并入龙城县。隋改龙城为龙山,再改为柳城,在今朝阳。辽为兴中县。
柳条边——清顺治至康熙时陆续建成,用柳条筑篱,禁止边内人民越篱采参放牧.分老边、新边。老边从今辽宁凤城南,北经新宾、开原,向西南到山海关。新边从开原向东北至今吉林市北。
抱罕——古袍罕在今甘肃临夏东北,北魏迁今临夏。向为河州洽所。隋有河州袍罕郡。
栎阳——秦汉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树敦城——吐谷浑旧都,在今青海西宁西北。

陕西三边一一明陕西三边指延绥(榆林)、宁夏、甘肃三镇。主官官名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姑苏——苏州别称,市西南有姑苏山(胥台山),春秋吴王阖闾在山上筑有姑苏台。 
姑孰——东晋在今安徽当涂筑缄名姑孰,又名南洲。
姑臧——即今甘肃武威,汉置。迭为汉武威郡、魏晋凉州治所,前、后、南、北四凉都城,唐凉州及河西节度使治所。
始兴——孙吴分桂阳郡置始兴郡,治曲江(今韶关南),辖今粤北地区。隋废。唐为韶州始兴郡。
始安——孙吴分零陵置始安郡,治始安县(今桂林,汉置县)。隋废。唐为桂州始安郡。始安县于唐初改临桂。
迦师城一—唐疏勒镇驻迦师城,在今新疆喀什市。
参合陂一—在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后燕慕容宝攻北魏,在此大败。 
孤竹——商周古国,在今河北卢龙南。
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汉周亚夫屯兵处。
绍兴——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并府治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
孟州——唐置,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金移治至今县地。明降孟州为孟县。
孟津——今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古为黄河重要渡口。
孟渚——古薮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唐时周围尚达五十里。金元后因黄河冲决湮废。
孟养一—明土司孟养在今缅甸孟养。清乾隆后属缅甸。 
孟密——明土司,万历间入缅甸,清初一度内属。
甾川——西汉吴楚七国之一,治剧(今山东寿光南)。
沓中一—蜀汉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承天——①明世宗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治钟祥,清为安陆府。②郑成功以今台南市为治所,置承天府,辖台、澎等岛,相当于今台湾省。郑经改东宁省。
承德——清有二承德。一为县,即今沈阳,为奉天府治。一即今河北承德。雍正改热河直隶厅为承德直隶州,乾隆初年改热河厅,后期改承德府。民国废府,以府洽为承德县,为热河特别区域、热河省省会。今为河北承德市。 
函谷关——战国秦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置函谷关。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移关址于今新安东,于原函谷关地置弘农县。新函谷关废于曹魏时。
春明——都城的别称,因唐长安城东面正门春明门得名。
春申江——即申江,指上海市境的黄浦江。旧传楚春申君黄歇疏浚此江,其实并无其事,上海亦非黄歇封地。
贰师城——古大宛贰师城,在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
城父——古城父在今安徽毫县东南。亦称“夷”,先为陈地,后入楚,汉置县。南朝宋并入浚仪,隋改浚仪为城父。五代曾名焦夷、夷父,旋复原名。明废。
城阻——汉城阳郡治莒县,旋为国。东汉初废,末年再置。汉又有成阳县,在今鄄城县境,为济阴郡属县。晋以汉城阳郡为东莞,而以成阳为城阳县,北齐废。金又于今莒县一带置城阳军,旋改莒州。

泓——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败绩。故河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为古涣水支流。 
泽州——隋改建州为泽州,治所在今山西晋城东北,唐移晋城。唐中叶后置泽潞(昭义军)节度使,潞指潞州,今山西长治。
泾原——①唐后期方镇有泾原(彰义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②宋有泾原路,从陕西路析出,治渭州(今甘肃平凉)。金废。 
泾惠渠——汉武帝时开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唐以后废。1930—1935年,水利家李仪祉主持改建,定名泾惠渠。
宝庆——南宋、明、清以今湖南邵阳为治所的宝庆府(元为路),宋宝庆元年(1225年)自邵州升置。民国废。 
定州——北魏改安州为定州,北齐改其治所卢奴为安喜县,即今河北定县。北宋末定州为中山府。明改定州。 
定襄——汉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隋曾以云州为定襄郡。
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西南。诸葛亮葬此。
宕渠——汉末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宕渠,在今四川渠县东北。隋宕渠郡即渠州。
宜州——①南朝梁所置,在今鄂西沿江,治夷陵(今宜昌西北)。②唐所置,在今广西宜山一带。⑧辽末所置,在今辽宁义县,金改为义州。 
宜昌——清雍正末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治东湖,即今宜昌。民国废府,以府治为宜昌县。今有宜昌市、宜昌县。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为古官渡水渡口。
宛平——1012年,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与析津同为辽南京析津府治所。自此北京城垣位置虽有变化,宛平均在城之西部。1928年移宛平于芦沟桥。1952年并入北京丰台区。 
宛县一—本战国楚邑,秦置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宛陵——宣城(今属安徽)在隋以前名宛陵。
郓州一—隋置,治万安(今郓城东)。唐治所在须昌(今东平西北)。宋治须城(今东平),宣和时升为东平府。 
房陵——秦置县,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房陵郡、曹魏新城郡治所。唐为房州治所。元废房陵县入房州。明降州为县。
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古为一湖,元分为三湖,今有两湖,与汉居延泽位置或有出入。
肃州——今甘肃酒泉旧名肃州,始于隋朝。
建业——212年孙权始以今南京为建业。西晋灭吴,用旧名株陵,既而分为秣陵、建业。西晋末,避愍帝讳改建康。
建宁——①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南朝梁末废。②南宋升建州为建宁府,治建安(今福建建瓯)。元为路。明又为府。民国废。
建州——①唐置,治建安,辖闽江上游一带。②契丹有建州,治永霸(今朝阳西南)。明初废。 
建安——今福建建瓯,东汉末分侯官县置。孙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县为治所。福建与浙江分治始此。以后建安郡渐缩小为今福建西北部。隋唐以闽州、建州为建安郡。
建昌——①宋于今江西南城置建昌军。元为路。明清为建昌府。民国废府。②今四川西昌一带,南诏蒙氏置建昌府。元为路。明置卫,改军民指挥使司。清雍正改宁远府。
建康—一①即今南京,见名城专条。⑧前凉建康郡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唐武则天时,王孝杰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地入吐蕃。
建州卫——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在今吉林市东南,以阿哈出(李思诚)为指挥使。八年至十年间,再在今吉林珲春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以后两部迁至今辽宁新宾县境。正统七年(1442年),明增置建州右卫,以猛哥弟范察为指挥使,猛哥子董山继左卫任。
陕甲——作为大行政区,始于北宋陕西路,所辖不包括今秦岭以南的陕南,而包有今甘肃东南部及宁夏、山西、河南各一小部。熙宁时分为永兴军路、秦风路。
陕州——北魏置,治陕县(今陕县),包有今三门峡市等地。民国废州,以本州为县。

河中——①唐河中府在今晋西南,原为蒲州,治河东(今永济县蒲州镇)。又为方镇,后期号护国军。②西域地名的河中府指今苏联撒马尔罕。
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东——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⑧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河北——①唐有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②宋有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熙宁时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东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正定)。金东路改治河间府(今河间)。⑧192S年,国民党啤府改直隶为河北省。
河外——见“河内”,又秦人以河东为河外,因秦、晋各以自己的一方为内。
河西——汉唐以来一般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唐有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武威)。
河州——前凉分凉州置河州,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唐后期属吐蕃。宋熙宁复置。明清或为卫,或为州。民国为导河县。
河阳——汉河阳县在今河南孟县西。隋移今县南。金移至今县。明初撤销,并入孟州。历代都洛阳者,常以河阳为重镇。北魏筑三城,北中城在北岸,中禅城在黄河中沙洲上,南城在南岸。唐后期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以镇之。
河阴——唐在今荥阳北置河阴县及河阴仓。元明县治屡迁,均在今荥阳东北。清乾隆时并入荥泽。民国复置,后又与荥泽合并为广武县。
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
河南——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⑧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河桥——古代黄河桥屡见记载。最早为战国秦昭襄王时建筑的蒲津桥,在今陕西大荔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西蒲州镇间。最著名者为晋杜预在富平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西北)所建浮桥。北宋时尚存。
河朔——指黄河以北。
河源——隋置河源郡,治亦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本吐谷浑地。隋末仍入吐谷浑。唐置河源军,治今西宁东南,后为吐蕃所有。
河西务——天津市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集镇。元在此接运海运漕粮。
泸水——诸葛亮五月渡泸,即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与雅砻江相会后的一段。 
泸州——今四川泸州。南朝梁置,治所初名江阳,即今泸州。
油口——亦壁战后,刘备领荆州牧,驻军油口,在今湖北公安北,为古油水入长江之口。油水,今松溪县以上名界溪河。公安县境之河已淤塞。
泗口——即清口,古泅水在此入淮,在今江苏清江西南。
泗水——①古泅水长一千数百里,为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起源于今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向西至今兖州后,向南至今济宁市东的鲁桥镇,再循今运河南下,穿过今南阳湖,由今昭阳湖西继续向南到今徐州东北,再从现存的淤黄河故道东南下,至清江市附近入淮河。鲁桥以上的泗河至今仍存,以下则面目全非。徐州以下一段,金代被黄河所夺,黄河于清咸丰间北迁后,这段河道完全淤废,故古泅水的下游不复存在。鲁桥到徐州段,即古泅水中游,元明时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而且在明隆庆、万历以后,这段运河的河道移到昭阳湖、微山湖以东,原来的泗水中游水源断绝,从南阳镇(在鲁桥镇西南,位于南阳湖和昭阳湖的分界点上)到徐州一段,完全变成了平地。②秦有泗水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汉改沛郡。
泗州一一北周末改安州为泗州,治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唐开元移临淮(今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康熙时陷入洪泽湖,乃寄治盱眙.乾隆时移治今泗县。民国度州。现属安徽。
泌阳——唐天宝时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即今河南唐河。

肤施——自战国魏至东汉,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秦汉为上郡治所。自隋至民国,肤施即今延安,但宋庆历以前,县治在今延安东北延河东,庆历间移治今市。肤施改名延安在1936年。
肥水——肥水之战的肥水,即东肥河。从合肥西北将军岭发源,西北流至寿县,向北经寿县城东,再向西北至八公山南入淮。
忽汗州——唐以粟末韩褐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在其地置忽汗州,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境内有忽汗河,即今牡丹江;渤海国都称忽汗城(今宁安西南东京城);镜泊湖称忽汗海。 
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春秋庸国邑,秦置县。刘备居此时曾改永安。唐为奉节。
京——今河南荥阳东南。春秋郑邑。秦置县。北齐废。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209—211年间孙权自吴移驻此地,因西有京岘山,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
京东——宋有京东路、京西路。京东路治宋州(今商丘南)。辖今豫东、江苏西北角及山东大部。熙宁时分京东为二。泰山以北、沂水以东为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益都);余为京东西路,治兖州,移应天府(即宋州);金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京西——宋京西路治河南府(洛阳),除郑州、许昌、淮阳以西的今河南外,尚兼辖陕南及豫、鄂各一部;熙宁时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北路治河南府。金为南京路;南路治襄阳府。
京兆——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京江——指流经镇江的一段长江。
京畿——一般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唐开元年间置京畿道,宋皇佑年间置京畿路,都辖京师及附近州县,但已变成具体地名。 
夜郎——古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川、滇、桂各一部。“夜郎自大”的夜郎指此。汉武帝在其地置掸舸郡,又置夜郎县,则在今贵州关岭县境。晋置夜郎郡,即治夜郎县,郡境远比古夜郎国为小。此夜郎至梁而废。唐又有珍州夜郎郡,辖地更小,不过今贵州数县之地;唐夜郎县初在今湖南芷江西南,天宝时改名峨山,与夜郎郡无关。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为夜郎郡,以郡治为夜郎县(今正安西北)。李白流夜郎,应指此地。世传桐梓为夜郎,实则桐梓在汉夜郎国界以北,与唐夜郎郡或县更毫无关系。
兖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鲁西南及豫东地区。东汉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南朝宋移瑕丘(今兖州)。唐兖州仅有今兖州、济宁等几个县市。明清为兖州府。府治时名滋阳。
庙街——在黑龙江口北岸。1850年,俄筑寨称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为俄割占。
怯绿连河——即驴驹河或龙居河,今译克鲁伦河,自蒙古国大肯特山东南,直至我国呼伦湖,长三千余里。
怛罗斯——“怛”作“恒”者误,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唐高仙芝在此为大食所败,被俘士兵传造纸术至中亚细亚。
郑——西周末郑国始封,在今陕西华县东,后东迁今河南新郑一带。
郑州——隋初置郑州,治成皋,唐迁管城,即今郑州。
单父——在今山东单县,春秋属鲁,秦置县。五代后唐为单州治所,明改单县。
单子台——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 
单于都护府——唐高宗时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治云中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统漠南突厥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