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下,仍出现夺王位事件。吴王阖廬死后,子夫差接位,夫差在位二十三年,被越王勾践击败亡国。失国后,吴氏子孙世代为民。
吴氏家族的一部分,用“延陵”作为堂名。从季札回到封地延陵后,后代子孙一直居住在那里。我家也曾用过“延陵”作堂名,我未向上一代询问清楚,猜想我家是从常州搬迁到江北,并非从苏州搬来。但是从什么时候搬迁到江北?现在老一代已无人在世,只能从其他途径试作考证。白蒲吴氏宗祠有一副对联:
曾祖敬宗迪光继绪
贻谋式榖笃信裕昆
后代子孙就按照这十六个字,挨次用作排名次序。我在这一名中是第五代,推其建成白蒲吴氏宗祠约距今120-150年之间。恰好是太平天国在江南(南京和上海之间)战争时期,我们的祖先逃避战争就迁徙到交通比较闭塞的江北定居。在此之前,也曾发生过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和清廷作战,但多在广东、广西和天津等地,所以认定在太平天国战争时较为合理。
经过回忆,我家还用过“桐蔭轩”堂这一堂名,在手提灯笼上见过这种字样,但从未在别处见到,估计是极小范围的家族堂名,使用时间也极短桐蔭轩”堂这一堂名,在手提灯笼上见过这种字样,但从未在别处见到,估计是极小范围的家族堂名,使用时间也极短,就不谈了。
另一个问题:从吴太伯传到现在,共经历了多少代子孙?如果有家谱可以核查,应当可以寻到准确数字,而经过十年动乱洗礼,就成为难题了,但可以粗略地做出估算。据史家论证,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于公元前1046年,距现在(公元2000年)历时3046年,但吴太伯比周武王姬发高出两代,可定为3100年。如果按每一代定为34.36年,则有3100÷34.36=90.22代,即公元2000年出生的孩子,当为吴太伯的第90代孙辈。这里34.36年数字的来源,是从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64代孙清朝戏曲作家孔尚任于公元1648年生于山东曲阜推算而得[(551+1648)÷64=34.36,孔子和孔尚任生年从《辞海》有关词条查得]。这种推算方法有一定得误差,各居住点生育期有差别,也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只能提供参考。应当尽可能寻觅吴氏家谱加以核实。
以上叙述远祖创业、居住转移、堂名来源和子孙经历代数四个方面,须补充或修改。尚请同宗父老兄弟、有兴趣得学者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