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人物 文化 集资捐资
第一章 人物传
第一节 古代人物
秦伯仲雍
泰伯,周太王长子,知父欲立季历以及昌,乃与二弟仲雍托名采药以养亲,南奔荆蛮。当时江南是一片水乡泽国,唯有梅里地形较高,可供耕作,泰伯便选择梅里平墟劳动,蕃衍和生息。
泰伯三让王位而南奔,一改生活习俗,与当地土著居民一样,“断发纹身”。众人闻之,遂由“义之”而“敬之”,进而“君事之”,千户人家归附了他,拥为君长。他在梅里筑起江南第一座城,建立名叫“勾吴”的新国,并世代以国为姓,后来的吴氏人,便奉泰伯为得姓始祖。
泰伯卒,无子,弟仲雍立。周灭商后,仲雍曾孙周章受封,列为诸候。泰伯和仲雍,把中原的文明带到了江南,对江南的历史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既是古吴地的拓荒者,又是春秋史上称雄一时的古吴国的奠基人。现在国内外的吴氏人,绝大多数是泰伯仲雍的后裔。
寿梦
吴寿梦(?一前561 ) , 一名乘,春秋吴国国君,去齐子,继去齐而立。 前585 一前561 在位,时吴益大,称王。吴伐楚,伐巢(今安徽瓦埠湖东南), 伐徐(今江苏泅洪南), 人州来(今安徽凤台),吴伐娜(已姓国,今山东娜城西南), 娜与吴靖和。寿梦曾与诸候会盟三次,公元前576 年,与晋、齐、鲁、宋、卫、郑等国会盟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 吴参与中原诸国盟会始于此。周灵王二年(前570 ) ,楚攻吴,取鸿兹(今安徽芜湖东), 至衡山(今当涂东北横山),复以邓廖攻吴都,为吴所败。吴取驾(今无为县境)。公元前568 年,寿梦又与鲁、晋、宋、卫、郑等14 国诸候会盟于戚(今河南蹼阳北),协商阻止楚国向北扩张。公元前563 年,寿梦又与鲁、晋、宋、卫、曹、莒、齐等国会盟于江苏邳县。会盟结束后,诸候联军消灭了逼阳(邳县西北),打通了与彭城平行的第二条联吴通道。
季札
吴季札,吴王寿梦有四子,依次是诸樊、余祭、余昧、季札。因为季札贤,寿梦打算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札坚辞不受,诸樊以及呈历上下臣民都拥护他,他便躲避到乡下种田,于是诸樊便当上了吴王。一诸樊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去世前曾指示说王位要传给年经的弟弟,以期一代一代地传到季札,后来诸樊去世,余祭继任吴王,余祭去世,余昧继立。当余昧去世时,被封在延陵(今江苏常州)的季札。让位给余味的儿子僚。
公元前544年,季札受吴王余祭之命,出使鲁、齐、郑、晋、卫等国,目的是考察,想把中原的先进文化传进吴国来。所以吴国以后的进一步强大直至称霸诸侯,是与季札传播先进的中华文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自此之后,吴越地区的开化与繁荣也是和季札的贡献分不开的。
最可贵的是,季札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十分讲信誉。当他出访鲁国时,途经徐国,徐国的国君看着季札身佩的宝剑,羡慕不已,想要又不好意思开口。但徐君的想法,逃不掉季扎的眼光,只是要出使大国,才不把宝剑送给徐君,实际心里已经答应将宝剑送给徐君了。当季札出访归来的时候,又路过鲁国,这时徐君去世了,季扎便把宝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以实现原来内心的承诺。从人认为这已经没有必要了,但季札认为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理,还是把宝剑送给了徐君,遂了原来的心愿。
吴芮 吴芮(?一前202 )秦末,吴芮为番阳令(即今江西鄱阳县),甚得民心,尊为“番君”。项羽刘邦继陈胜吴广起义,芮亦率百越举兵反秦。派部将梅销领兵,随同刘邦进军人武关至霸上,子婴出降,秦亡。项羽分封诸候的时候,封吴芮为衡山王,都郴(今湖南郴州市)。汉朝建立,刘邦改封他为长沙王,食邑三千户。
吴庄
吴庄,一名吴公,汉上蔡人,曾师事李斯。文帝时为河南太守,治郡有方,政通人和,深得文帝的赏识,遂召人朝为廷尉。庄向文帝荐贾谊(西汉名文《过秦伦》,《治安策》作者),谊被召为博士,后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
吴汉
吴汉(?一44) ,字子颜,东汉南阳宛县人。新莽末年,亡命渔阳(今河北密云),以贩马为业,后归刘秀为偏将军,征发渔阳等郡骑兵,助刘秀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累建奇功,刘秀即位后,他率军人蜀讨伐公孙述,八战八克,升任大司马,封广平候。
汉常出征,妻子在家买田业。汉还,嚷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须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和外家。
吴隐之
吴隐之(348——?)讳杲,字处默,早丁父忧,事母孝,官龙骧将军广州刺史。距广州20里的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贪得无厌,历任广州刺使,饮贪泉水便贪。朝达知隐之廉洁,特召为广州刺使。隐之至石门,饮贪泉水,清操愈厉。
任职期间,食不过菜和干鱼,帐下人进鱼,每去骨隐之觉其用意,罚而出焉!归里之日,装无余资,仅篱旁茅屋数间,不容妻子。嫁女,谢石知其廉洁,家无储存,将资助,见牵犬上市出售,其妻刘氏有沉香一片,隐之视之投之于湖亭之水。
吴隐之饮贪泉水而不贪,世称廉洁奉公的清官。
吴兢
吴兢(670 - 749 )唐朝史学家。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武则天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中宗时改右补阙,与刘知几等撰《武后实录》 ,转起居郎,迁水部郎中。玄宗时历官谏议大夫,兼修文馆学士等职,依旧参修国史。他居史职殆三十年,所著史书甚多。今传《旧唐书》之前部,即多有其所撰《唐史》原文,主要著作《 贞观要政》 ,叙事简赅,广为流传。他与刘知几等所撰《 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魏元忠事,直言不讳。后张说为相屡求删改,终不听,予以拒绝,时人称之为当代董狐。兢任事三朝,为谏为史,两者兼尽,汉唐以来,很少见到有这样的人物。
吴武陵
吴武陵,幼以神童称。唐宪宗元和进士,太常博士,太和初,官至礼部侍郎。
元和初,武陵与礼部侍郎崔郾一起去东都洛阳试进士,武陵对崔郾说:“你为天子求奇才,敢献所荻。”从怀中掏出试卷,乃杜牧《阿房宫赋》 。当众朗诵,满座惊奇,建议郾应该录取为第一名进士,郾谢已录取了别人,将杜牧置第五名。武陵气忿地说:“不录杜牧为第一名进士,就应该把试卷呈皇上过目,作出正确的评价。”崔郾不采纳,武陵非常忿怒,便径自返回长安。
吴篪
吴篪,官南唐九江德化令,有大恩于德化,卸任时,民遮道留之不肯舍。篪爱庐山山水,便定居庐山,号庐山先生。
篪境藏书四万卷,即史臣西齐(吴兢)藏者。日教子读书不辍,劝子孙读圣贤书,乃学圣贤之品。生十子,皆出仕,俱有德于民。
吴皙
吴皙,字景直,号五峰,因肇基永新,为江西吴姓永新宗支第一世始祖。五代十国时期,仕南唐永新县主簿。官虽小,却政绩卓异,有惠爱于民‘废旧政,赈饥民;修学宫,倡礼乐南唐主闻其贤,欲任朝廷大主簿,圣旨刚到永新,誓公却不幸积劳成疾而卒。
吴盛
七百多年前,吴盛在南宋王朝任大理寺皿。当时贾似道因姊姊是理宗的贵妃,恃宠不检,日纵游诸妓家,夜即燕游湖上不返。吴盛看不顺眼,因言事忤似道,处境恶劣,遂弃官回江西吉安县原籍。
淳佑年间,吴盛为避贾似道寻衅迫害,携妻彭氏,子八郎等,举家西迁,进人苗疆,在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远口(今隶贵州省天柱县)安家落户,置田200 余顷,载税粮600的余石,世称“吴半州”。迄今已蕃衍三十余世,人口20 余万,分散居住在黔东南、湘西、桂北、四川等地。远口镇、地湖乡吴姓最集中为黔湘桂边境数十县吴姓的发祥地。
吴盛及其后裔,对远口经济、文化、教育的开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权县
吴权县,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远口今隶贵州天柱县,以下凡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同此,不再加括号)。宋末元初,举义兵除暴诛乱有功,权县事。
吴 昼
吴昼,又名月溪,号六七,元朝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黎平西山阳洞土司官。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设上黎平、乐敦洞、永从、 八舟等12个长官司,吴昼因军功擢升西山阳洞蜚夷长官司长官。
吴世万
吴世万(1289 一1377 ) ,字斯年,号炽南,吴亮(六六)五子。出生于今贵州省天柱县远口。元延枯二年(1315 ) , 奉旨辅周王和世铭出镇云南。后在黔楚平乱有功,受封百户,留守晃西,加封千户,对开发晃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世万独子多孙,高瞻远瞩,将十二孙分居于既散而又易于联系的新晃平溪河和西溪河上的新寨乡龙寨、凉伞、黄雷乡偏洞、扶罗乡克寨、云溪、贡溪、李树乡坪地、晏家、禾滩乡岑贡(老黄寨)、碧朗乡坡寨(火烧寨)、橙寨乡花垣、洞坪乡柳寨。迄今二十余世,其后裔约八万人,分散居住在两湖、黔、川、滇、桂等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