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还有一个好法子,就是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来教育农民,不断推陈出新,让它在农民身上大放光彩。
从小受传统文化和道德熏陶的吴仁宝,在对农民做思想工作时,常常喜欢用古人的故事。比如,在谈到孝敬老人时,就讲“子路为母背米”的故事;在谈到教育子女时,就讲“岳母刺字”的典故。这些故事,农民不仅喜欢听,而且容易接受,思想工作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出发,吴仁宝总是按照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传统文化和道德加以改造、加工、创新,赋予新的含义。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以后,吴仁宝叫人在农民公园里做了一组“三请诸葛亮”的塑像。他以此来教育厂长、村干部,要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诚心诚意招纳贤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在那时,华西的村办企业一下子引进了100多名高中级技术人员。
华西的实践表明,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传奇人物,他胸膛里跳动的是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他身上散发的是中华文明和传统美德的馨香。这,便是他非同寻常的魅力所在!
原载于 袁养和 探讨吴仁宝 扬子晚报 2006/4/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