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调查是寒假以来的一个设想,早在去年寒假就已形成.
回家之前,从图书馆借到几本好书,与本文有关的两本是<福建族谱>(这个我后面再解释)和林耀华先生的<金翼>(在人类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小说体家族史).下定决心好好写我的家族史.
简单地讲下情况:
1)我们家这一支吴氏血脉从我太祖父时从福建莆田迁入浙江温州瑞安的桐溪一带,后移居瑞安第三巷.
(我从网上查到在北宋和五代时期有两次大规模的"闽民入温",其中吴氏也列其中,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到底我们家这支何时迁入就不晓得了)
2)太上太(太祖父的父亲,温州的叫法)(名字不详)是重要地方官员(据说为瑞安县第二把手).太祖父吴之翰,自号八憨老人,于光绪年间考取禀贡生并继承丰厚家产,后以教书育人为业.
甲午战争后,太祖父和当时瑞安名流孙诒让共商"教育救国".一八九六年,孙诒让(清末国学大师)创办学计馆,后改为瑞安中学(也就是我后来就读的高中).同年,太祖父吴之翰将瑞安名流萧侃于县城汇头街刘氏屋创办的女学蒙塾并入其创办的瑞安德象女子小学堂,遂成浙南第一个女子学校,开浙南女子新学之先声。
祖父(名字不详)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亦以教书为业.
3)由太祖父吴之翰(可以算当时大地主)留下的祖宅位于第三巷,即仓前街上.从我家数起一直到后院成"凹"字型院落结构,规模庞大.如今仍可见当年盛况.附近的老人啧啧:"吴家是大户人家."
太祖父生前好施舍,仗义,为家乡修建不少公共建筑,现成遗迹.一处是邮电北路仓前街口的敢心(将八憨老人的"憨"字拆开可得)亭,敢心桥已经被填埋.此处亦是德象女校旧址.
第二处是飞云码头的避雨亭(亭名不详).
4)太祖父膝下有两房,其中一支为我祖父.我早就觉得研究我的家族史对剖析浙南(以温州为代表的)氏族很有参考价值.
其一,因为我们吴氏这一族从太祖父起跨越清朝,民国和共和国,历时长(太祖父再上溯,我打算若有充裕时间和我的一个叔父去福建莆田吴氏宗堂考察)且资料较为详实;其二,我们家族从太上太为地方官到太祖父创建浙南第一间女校到文革间被"斗地主"到我父亲一代几乎集体成为温州私营企业主到我(温州瑞安家族氏企业的后代,尽管是很小型的)算是浙南近现代史的活生生的标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有典型意义.
5)资料来源.瑞安文化人李秉均老人刊登于<瑞安日报>的文章<八憨老人吴之翰轶事>和我的叔父吴亮刊登于瑞安文化馆出版的<文史资料>第三期的<八憨老人——我的祖父>.
水平有限,在考证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敬请各位雅正.
(这个家族史调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编写族谱,时间紧蹙,只能把握大致轮廓,取我所需,点到为止.我会尽快把新的成果放到博客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