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震灾让许多名不见经传、却在全球拥有极大影响力的企业浮出水面,使世人开始注意到那些在日本以外鲜为人知但在全球具有主导地位的公司,比如吴羽化学工业(KUREHA CORP.)。
这些企业在高端产品组件和原材料上领先,在独特的全球市场上举足轻重。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随身多媒体播放设备iPod在全球拥有庞大的拥趸者和市场份额,而这款产品的锂电池就依赖于日本一家名为吴羽化学工业(Kureha Chemical Industry)的化工企业生产的聚合物。
华尔街日报称,苹果公司的一位代表3月底曾致电吴羽化学工业美国办事处。原因是,苹果颇受欢迎的IPOD中所使用的锂电池面临供应紧张的局面,他们追根溯源后发现,供应瓶颈出现在这家相对不为人知的日本化学品生产商那里。
在锂电池所需的特种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全球市场上,吴羽化学工业占有70%的份额。日本地震后,该公司关闭了位于地震中心附近福岛县盘城市的工厂。这是该公司生产聚偏二氟乙烯的唯一地方。
不仅是作为锂电池的正负极粉末的粘合剂,PVDF应用的下游行业极多,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电子电气和氟碳涂料三大领域,在建筑、纺织等领域应用也非常广。
据悉,吴羽化工拥有全球70%的锂电池关键聚合物,其提供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是锂电池的黏合剂。它在日本岩城设有工厂,3月11日地震以来工厂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公司也不确定它将何时重启。工厂没有被毁,但是小名滨(Onahama)港口却毁损严重,关键材料氯乙烯无法运抵工厂。该厂是吴羽化工唯一生产关键聚合物的工厂。
目前吴羽化工在美国、中国和越南设有工厂,但没有一间厂生产聚偏二氟乙烯。公司现在还无法为关厂损失作出财务评估。其中一些产品有两个月的库存,但供应商不断在吞货。
吴羽化工的首席执行官高尾岩崎(TakaoIwasaki)说:“灾后我们接到许多电话,问我们有多少库存,何时能发货。就在灾难之前,我们就一直考虑将部分产能移到美国和中国,我们现在会加快计划实施。”
但高尾先生同时强调说,公司会继续在日本开发技术研发,不过他表示,这些技术是公司三四十年的研发成果,属于公司的宝贵财富。未来这些技术应该留在日本,日本依然是全球生产的母工厂。
“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KUREHA CHEMICAL INDUSTRY CO.,LTD”于2005年10月更名为“株式会社吴羽/KUREHA CORPORATION”,这是为了公司的产业不再局限于化学工业领域。新的品牌标识采用高品位的字体和简练的表现方式以使人感觉到要展翅飞向全球的“吴羽”品牌和技术。箭头的线条模式象征着吴羽坚持不懈地向变革挑战的精神和发展能力。公司的色彩采用独自开发的“吴羽独创的自然绿色(KUREHA NATURE GREEN)”。这种“理智·文雅·崇高”的色彩象征着“以人为本,珍爱自然”的企业理念。确立『以杰出企业为目标不断挑战的吴羽』的形象。
株式会社吴羽在提出”大胆变革”口号的中期经营计划“中计DC”(Dynamic Conversion)(2001~2005年)中,通过“筛选和集中”实行了从无独创性业务中撤退等进行业务重新构筑。2005年开始提出“急速飞跃”口号,到2009年3月份作为最终年度开始“中计BJ”(Big Jump),根据对集中领域的积极投资加强收益力的同时,也致力于对今后的腾飞进行研究开发。
充分发挥自创业以来,在创造出独创产品中培养的技术力和市场力的『高功能材料』,『医药,农药』,『高阻隔性包装材料』确立为核心事业领域,其中也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努力开发人们生活以及地球环境需要的专业素材和产品。并且在开拓这些市场之际,在全体业务的联动价值中,考虑在哪种业务领域中能最大限度发挥吴羽的特色,经常考虑在全球范围内与上游、下游的合作建立市场典范。吴羽在灵活应对环境变化『适者生存』的观点中开展工作。
株式会社吴羽谋求利害关系者和地球环境的和谐,通过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给社会发展作贡献
株式会社吴羽主页http: //www.kureha.co.jp
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GasChemical)和日本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HitachiChemical)这两家平时看来并不太起眼的公司,实际上控制着市场上约90%特殊合成树脂的份额,这种材料通常用来粘合智能手机及其他设备中的组合微型芯片的零部件。而据报道,在这次灾难中,两家公司的工厂均遭毁坏。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向早报记者表示,日本化工业的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且拥有许多世界顶级的化工公司,例如三井化学、三菱化学等。
从地域上看,重灾区鹿岛是日本化工重镇之一,目前位于鹿岛的装置基本都处于停产状态,且停产周期预计大多在2个月以上。
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日本的产业链已延伸至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全球化布局,并且将高净值环节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因此本土发生的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供应链在危机应对和生产布局方面的再思考迫在眉睫。此次地震,使得日本部分工厂遭受重创,首先波及电子、钢铁及汽车等重要行业。日本相关产业受到的破坏程度到底有多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说,地震不会对日本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日本除了在很多领域把控着核心技术外,还掌握着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给大部分全球其他市场的合资厂只留有组装环节的利润,这种“产业立国”的经济模式使得日本企业或财团握有产业链延伸的主动权和成本控制的制高点。比如几家大型汽车公司,都和中国建立了合资厂,留给中国企业的利润只在组装环节,其他利润最丰厚的如零部件、发动机、高端内部装饰等,牢牢掌控在日本企业手上,日本一直是以“产业立国”,这有别于美国的“金融立国”。
东日本地震带来的停电停产可能给日本带来一段时期内的暂时损失,但其核心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一旦国内正常生产秩序恢复,将霸气犹在。
近年来,虽然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数字上看呈总体下滑的态势,政府债台高筑,经济收紧、增长停滞,但深入到日本经济和产业结构内部会发现,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日本的产业链已经将触角延伸至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全球化布局,且将核心技术及链条的高净值环节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换一种思路来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每年保持着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海外经济布局和规模不容小视。从这个角度和层面来说,本土发生的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以及重要产业并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从经济个体和产业延伸来看,日本财团构建了“雁行形态”,本土企业为领航雁头,掌握着最上游的产品和技术。中间地带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工厂和企业,为日本的技术做配套。最后才是布局在其他人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所扮演的“雁尾”角色,为“日本制造”做组装,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从这个角度而言,受地震破坏的日本本土产业,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下游,特别是中国大陆的一些工厂。
日本“产业立国”的经济模式和企业布局,对处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及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有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