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吴禄贞小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31 17:27:2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盖世之杰——吴禄贞大将军》(电视专题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1NzQ1NDg=.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c1NzQ1NDg=/v.swf

 

 

大将军吴禄贞小传

 

吴禄贞(1880-1911) 字绥卿,也叫寿卿,号娱园,别号梦泽雄,生于湖北云梦城西郊吴家台子,出生贫苦。吴的父亲是个秀才,在武昌的一家私塾教书。吴禄贞才十五岁时,吴到一家麻布厂打工,但遭到工头的欺辱,索性投军,但在军队也遭老兵油子的欺负,吴禄贞不堪忍受,正巧湖北武备学堂开办招生,他遂报名应征,由于年龄太小才16岁,本不被录取,而吴凭自己聪明才智写了一首诗:“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草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令考官震惊,遂上报于张之洞,张之洞斟酌后,特破例湖北武备学堂录取此考生,次年,因为成绩优异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保送到日本留学,就读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为第一期的清国留学士官生。

 

吴禄贞在东京留学期间,受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孙中山的早期革命组织兴中会,与其他革命者不同的是,吴虽然反清但却不反满,他与第二期留学生贵族子弟良弼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在革命者当中是十分少见的,良弼与吴禄贞虽然政见不同,却也是心胸宽广的交下这个朋友。

 

吴禄贞由于在士官学校学习突出与当时张绍曾、蓝天蔚三人一起被人们称为“士官三杰”(后来又有蒋百里,蔡锷,张孝淮后三杰的说法,不过笔者发现巧的是前三杰,吴,张,蓝皆死于非命,而后三杰蒋,蔡,张皆早死于恶疾)。

 

1889年,立宪派分子唐才常到日本联络孙中山,立宪派打算与孙中山商定打算在湖南一带举行反清起义发展“自立军运动。”,当时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争斗很厉害,唐才常虽然得到了康有为二万元捐款但势单力薄,不得不求助于兴中会,假装“决脱保皇党而同吾辈革命”的样子;虽然政见不同,孙中山当时也苦无经费干革命,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放下成见,暂时与立宪派合作,唐才常还联络了林圭,傅慈祥等一批留学生回国起义,临走之前孙中山与梁启超同为他们饯行。不过,唐才常打算请日本浪人宗方小太郎作为中间人去拉拢张之洞,一同“勤王”,张之洞却指责立宪派康有为等人卖国欺君,并要求日本政府驱逐梁启超,宗方小太郎把张态度转达给唐才常,唐于是改变计划,把起义重心从湖南转到湖北。吴禄贞以兴中会员的身份参与了自立军运动。唐才常打算在义和团动乱的时候,89在汉口起义,但是由于汇款迟迟未到,又推迟到了13日,由于吴没有得到消息,按照约定就在9日起义仓促,遭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反扑,起义军寡不敌众,受到清军重大打击,起义失败,唐才常,林圭等人被捕。吴禄贞仓惶逃到上海,此时,吴又发现他的士官同学王景芳已投靠清廷,自己已被出卖,行踪也已泄露,不得已又逃回日本,返回士官学校。

 

1902年吴禄贞毕业归国,由于他的才华横溢受到了张之洞的赞赏和庇护,归国后任武昌武普通学堂教习、会办。秘密翻印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刊,散发到学堂、军队,暗中发展刘静庵,胡瑛等三十多人组织军中革命团体,1903年,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湖南发动起义,吴禄贞积极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可正在此时,袁世凯在北京创立练兵处,训练新军。吴的同窗好友良弼向朝廷举荐起他来,吴正打算推脱不去,可黄兴等人劝说他“与其在外无所建树,不如投生中央,伺隙而动。”吴这才答应赴任,于次年调入北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他的部下刘静庵因参与长沙起义的谋划遭到告发被捕。吴禄贞通过好朋友良弼求情,极力挽救,才把刘的杀头罪改为驱逐军营的惩罚。1906年,由于沙俄力图我新疆,吴向朝廷主动请缨,为西北各省考察军资,铁良获准,吴遂被清廷派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在到达兰州后,吴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反倒微服私访似的穿了一件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去见当时的陕甘总督升允,本来升允看他不穿官服来,本来以为是瞧不起他,心存芥蒂;哪知道吴禄贞言谈举止间也露出了不谦虚的口气,连一点官场礼节都不讲,这遭到了升允的忌恨,升允借口未看到军机处的行文为由,先把他扣留在衙门,让后向朝廷上折告他“假冒钦差,意图勒索。”清廷派铁良调查此案,由于铁良也和吴禄贞交好,他极力为吴开脱,向朝廷奏到“吴并不是冒充钦差”“而是该员游学外洋多年,于中国礼节未深考研所制。”纯粹误会一场。虽然如此,但吴禄贞的监察使的官职也是当不了了。

 

1907年,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奉天,任军事参议,延吉边务帮办,吴在东北期间结识张作霖,汤玉麟等人;他也邀请宋教仁,廖仲恺,孙武等革命志士与其聚会商议国家大事。早在1903年,在日本人的教唆下,朝鲜官员意夺我国图门江中的2000余亩滩地,划为朝鲜领土,朝鲜“北边垦岛管理使”李范允在延边征缴税款,兴兵袭击清驻军,中方出兵予以平息,清政府打算重新勘界解决此事,中方吉强军统领胡殿甲与朝鲜官员双方边吏商订了《边界善后章程》十二条,该条款要求双方维持边境现状,以待两国政府今后共同会堪。韩方承诺上报其政府撤去李范允的职务,并停止越境骚扰。可后来波澜又起,1907819,朝鲜统监府在日本陆军中佐斋藤季治郎的支持下悍然在中国领土延吉龙井村设立了派出所,斋藤季治郎任所长(可笑,一个挂名为朝鲜的派出所,所长竟然是日本人),而后又派兵渡江深入我国千余里,设置宪兵分遣所十四所,声称所谓“间岛”领土。对于日本和朝鲜的侵略行径,吴禄贞奉命调查,他毅然自请携带专家和学者共九人考察边疆。他们一行自吉林省城起,经敦化县、延吉厅、珲春等处,沿图门江到达长白山,再由夹皮沟折至省城,考察历时七十三天,行程二千六百余里,历经艰辛。考察完毕后,吴禄贞根据实地考察的材料写出了《延吉边务报告书》三册,包括其中一幅五十万分之一的《延吉边务专图》,其中有关中、韩的边界,祥细标明,图上清楚地显示图门江以北均属中国领土,所谓“间岛”也完全在中国境内。由于清廷缺乏外交人才,对于日本提出的有关“间岛”问题的照会一点办法都没有,吴又亲自代拟的长篇复文,于1909年2月答复了日本政府。这篇答文长万余言,对日本人所持的谬论一一加以驳斥,并对斋藤季治郎说:“朝鲜与中国在1885年划界谈判中均认以图门江心为界,有纪录及图可资佐证。我们不侵犯他人,也将誓死保卫自己的领土。”在吴正气凛然面前,斋藤季治郎无法作答。另一方面,吴坚持武装斗争策略,组织边民,武装队伍,对日本在延吉设定的一切非法标识和铁路设施一一拆除,并阻止日本警察过境。斋藤季治郎曾在日本士官学校担任过吴禄贞的老师,吴为了民族利益,丝毫不给这个老师面子,对于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丝毫不放松,日本宪兵过界抓走了两个在中国领土上居住的朝鲜居民,吴亲自到日本督府来要人并指责日本方面行为违法,迫使日本当局将两人释放。连斋藤季治郎也赞誉吴禄贞:“中国尚有人,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190994,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包括《间岛条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规定石乙水为图们江上源,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即穆克登巡视碑)至石乙水为界,即便依据不平等的《间岛条约》,“间岛”仍然是中国领土。吴禄贞在延吉三年,兴办学校和医院、又建军营,同时农、林、矿各业,颇具规模。延吉人民无不深受其惠,歌德颂恩。

 

1908年底,光绪皇帝,慈禧太后驾崩。权力斗争遂围绕着袁世凯和载沣为首的皇亲国戚展开。1910年,清廷把吴禄贞从东北调回北京,授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一职,不久,良弼举荐其为陆军第六镇统制。良弼这么做,目的是削弱袁世凯在北洋的残余势力,虽然袁世凯被载沣罢了官,但军队中人脉尚在。第六镇系袁世凯嫡系部队,原先是段祺瑞担任统制,协统是李纯,周符麟,各标统都是袁世凯以前的部下。不过良弼也未曾想到,吴原就是个反清分子,他一上台就想把军队控制在同盟会手里,换上了留日士官生张世赝为参谋官,又抓住周符麟抽大烟的把柄以“烟瘾甚重,形同盗贼”的罪名,将其去职。同时任命有革命倾向的李书城为标统,这样更换人马引起了北洋旧人的不满,也引起了满清贵族陆军大臣荫昌的警惕,第六镇的各个标统纷纷不听吴禄贞的节制,而吴的人事任命荫昌也不予批准,吴恼羞成怒,写信指责荫昌“只知作官,不尽职守,有负国家责任。”由于第六镇顽固势力根深蒂固,革命力量无法形成,连吴禄贞自己都萌生退志,天天与好朋友蒋百里,李书城来喝酒借酒浇愁。在日本的梁启超对吴十分了解,时常写信对他进行鼓励,在1911815,梁写了一封信是这样说的:“今国势机陧不可终日,中智之下,咸忧崩离,然历征我国史乘,大抵际阳九否极之运,然有非常之才而拯之,其枢机则在一二人而已。今后之中国,其所以起其表而措诸安者,舍瑰伟绝特之军人莫属也!由此以谈,则天下苍生所望于公者,岂有量哉?”

 

19111010,武昌起义爆发后,吴禄贞因起义成功又重新振作起来。1014,第六镇李纯部十一协被调往湖北镇压革命,吴也申请前往,意在前线倒戈与起义军会师,没想到荫昌早就防住这手,非但不批准反而把吴禄贞的心腹李真排挤出第六镇,又派禁卫军一团,监视吴禄贞的军事行动;而第六镇仅有一协兵力,又掌握在军部直接委派的反动军官吴鸿昌手中。虽然清廷派第二镇,第四镇及第六镇一部南下镇压革命,但主力部队还是围绕着京畿一带丝毫未动,如果现在就仓促起义的话无疑是重蹈广州起义的覆辙,所以他暂时静观其变。1029,驻扎在滦州第二十镇在统制张绍曾和蓝天蔚的带领下发动兵谏,声明要朝廷废除皇族内阁,立即立宪否则将要率部入北京逼宫,而山西也爆发了阎锡山为首的新军起义。清廷随即派吴去宣慰二十镇,因为清廷认为吴与张,蓝是同学,吴在东北多年经营防务,二十镇也有许多人是吴的部下,有能力平息这场兵变。但是吴来到滦州并没有做什么宣慰之事,反倒鼓励大家说:“荫昌已经南征武昌,北京城内空虚,各位愿意听我的话,我们高举义旗,掩袭北京,必可兵不血刃,然后绥靖士兵,变易帝制,传檄东南,释兵寝甲,开天辟地大事由此而定,何必谈什么君主立宪?”吴一方面电奏清廷,说是他的宣抚工作已收了效,使北京对滦州兵变松弛了戒备,另一方面同革命党人李书城迅速离京至保定,计划举兵响应,并策划张绍曾的二十镇为第一军,奉天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为第二军,卢永祥的第三镇为第三军;三军同时发动,会师丰台,以逼北京。但是陈其美之弟陈其采为了一己之私当上了叛徒,把此计划告知清廷,使清廷密调滦州火车来北京,以阻止二十镇运兵。清廷怀疑其为革命党,但又不敢贸然将其撤换,特授予署理山西巡抚以笼络。调第六镇的一部军队第十二协统吴鸿昌部开赴石家庄,从石家庄进攻娘子关,攻入山西;清廷这样做无非是让吴禄贞和阎锡山狗咬狗,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吴在滦州得到消息后,连夜赶到石家庄,阻止他部下进攻娘子关。吴又派自己的副官周维桢去给阎锡山送信,打算两军与张绍曾一道结成燕晋联军,攻入北京,推翻满清,同时阻止袁世凯北上。阎锡山当即表示同意。114下午,吴禄贞率张世赝,孔庚与阎锡山等人在娘子关会晤,共同商定革命行动。吴对阎说:“六镇新军,除了第一镇为旗人外,还有第六镇吴部外,皆是袁世凯私人,清廷虽恶袁,但又必须用袁……袁若入京,亦即为清廷所用,今吾欲成大事,必须阻止袁入京。”吴还对阎说:“张,蓝二部加上我们第六镇的军队一定能够会师北京的,如果早到北京就可把袁的计划的打破,所以山西的成败关系重大……一旦有事,海疆之地是不可靠的,那时候,山西将肩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山西要好好建设。”并对阎锡山的陪同人员说:“现在北京授命我为山西巡抚,我是革命党,这对我来说是笑话,阎都督是你们山西的主人,我是替他带兵的。”吴又与阎锡山商定,由吴禄贞任燕晋联军的总司令,阎锡山任副司令,温寿泉任参谋长,晋军派两个营的山西民军从铁路运到石家庄,共同截断京汉铁路。

 

吴返回石家庄后,致电清内阁,军谘府,陆军部等。谎称已招抚晋军混成一协,巡防队二十余营。并请冯国璋率部撤离武汉,愿只身赴鄂,命其输诚,如若不然率部两万,则兵戎相见,并弹劾陆军大臣荫昌“督师无能”,陆军部军制司司长丁士源,易乃谦“逢迎助虐,结怨人民,激变各省军队。”并截断了北洋军队的给养,意图迫使冯国璋停止对武昌起义军的进攻,而此时的清廷除了好言相劝,避免吴过早发动政变,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现在兵权全都掌握在袁世凯手里,只有袁世凯才能对付吴禄贞。

 

而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出山,并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对革命起义部队作战,他在获悉吴连同阎锡山阻止他上北京的图谋后,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张绍曾是懦弱的且带有妥协性的,而阎锡山是个墙头草,关键时会保存实力;只有吴禄贞是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尽早除掉。于是袁世凯收买了当时在武汉的周符麟,周正想报当初吴对自己罢官之仇,成天叫嚣要砍死吴,这此机会到了。周符麟于117日早上到达了石家庄,用二万元收买了吴部下的卫队长马步周(字惠田)。并许诺让马当上第六镇统制,马正好是周符麟的同乡,以前素来交好,这次事成之后升官发财,一口就答应下来。但是他们的见面却被吴的手下驻石家庄车站司令瞿寿堤得知,瞿把这消息告诉了吴的参谋何遂。何遂又立刻向吴禄贞报告,叫他堤防马步周这个人,但吴却不相信这些,他反而说马自延吉时就跟着我,是靠得住的,何遂提醒他加强防卫,吴也不听。马步周召集了第六镇的几个军官,参谋夏文荣,排长苗得林等人,商议今夜除掉吴禄贞,开会中,司务长杨镇海良心未泯,不同意杀害吴,杨镇海随即被马步周当场诛杀,马胁迫在场各军官,与其行动。

 

就在这天晚上11点多,吴和参谋张世赝,副官周维桢在办公室里处理几份函电时,马步周率一干人闯了进来,吴大喝道:“谁叫你们进来的?”马笑嘻嘻道:“恭喜大帅,贺喜大帅升任山西巡抚。”话未说完,掏出一支手枪向吴打去,吴赶忙翻窗逃跑,但是院子里早有伏兵,一阵枪响过后,吴头部中弹,当场死去,张世赝,周维桢也一同殉难。马步周又将吴的头割下,向袁世凯领赏。何遂听到枪声从梦中醒来,知道变故后,悲痛欲绝,遂向山西民军驻地跑去,投靠了晋军,才保住一命。1911117,吴禄贞的遗体由何遂连同晋军的孔庚等人装殓运往山西太原,头没了,他们为吴装了一个檀香木脑壳。1912314,在上海张园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孙中山在祭文中写道:“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1913年就在吴殉难的117,吴的尸身又从山西运回石家庄安葬,山西方面也已买到了吴的人头,并修了墓碑,以慰革命英雄的英灵。

 

吴禄贞被刺后,据冯玉祥的说法北方的革命派失去了领导者,一时颇成散漫状态,第六镇吴鸿昌部拒绝与晋军合作,率部离开石家庄到滦城,燕晋联军的计划泡汤;当看到晋军并没有驻守石家庄,反而破坏了通往娘子关的铁路,吴鸿昌怕清廷怪罪,又重新占领了石家庄这个南北要冲。吴禄贞被杀后,正如袁世凯所料,张绍曾是个懦弱妥协的人,他躲到天津租界里,他的职位由潘矩楹代替。虽然晋燕联军失败,但二十镇还尚在,同盟会不甘失败,派出白雅雨,王励斋继续和二十镇革命党人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联系发动起义。1 91 21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但并没有多少人响应,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了下去。吴死后不久,第六镇又重回到了袁世凯手中,由李纯来接管。

 

 

 

 

-----------------------------------------------------------

 

“周符麟于117日早上到达了石家庄,用二万元收买了吴部下的卫队长马步周(字惠田)。并许诺让马当上第六镇统制,马正好是周符麟的同乡,以前素来交好,这次事成之后升官发财,一口就答应下来。但是他们的见面却被吴的手下驻石家庄车站司令瞿寿堤得知,瞿把这消息告诉了吴的参谋何遂。何遂又立刻向吴禄贞报告,叫他堤防马步周这个人,但吴却不相信这些,他反而说马自延吉时就跟着我,是靠得住的,何遂提醒他加强防卫,吴也不听。”

怎能如此麻痹大意!

 

-----------------------------------------------------------

 

 

 

首义前11年率先参与领导起义 吴禄贞:截下北洋军运鄂军火

 

现在网消息 吴厚婉向记者讲述了吴禄贞的身后事。关于刺杀吴禄贞的马惠田被谁指使,之前一直有多种猜测,有的说是清朝皇室,有的说是袁世凯。黄兴在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的挽联中愤激地揭露暗杀的真相:“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吴厚婉至今保留有两张发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黄兴在吴禄贞遇刺后探望吴母留影。在这张照片中,留着大胡子的黄兴和李书城并排站在人群中,前面端坐着吴禄贞的母亲,吴厚婉的父亲吴忠黄还是个幼童,盘腿坐在地上。

 

吴厚婉说,吴禄贞被刺后,为防止敌人斩草除根,吴禄贞的家属被送到吴家台乡下隐居。大约是在阳夏保卫战之后,黄兴和参谋长李书城到吴家台探望。

 

吴禄贞生前曾经有诗“共和未成身先死,一腔孤愤血映红”,死后首级下落不明,下葬后也不得安宁。吴厚婉介绍,吴禄贞下葬后不久墓就被盗,盗墓贼在墓内找不到值钱的物品,一气之下在墓内放火,结果吴禄贞的遗骸被烧得只剩下一块胯骨和一节指骨。

 

19823月,吴禄贞墓迁建于石家庄长安公园内,墓地前部是用砖石垒砌的长12、宽6的墓塔基石,汉白玉墓塔正中镌刻着“故燕晋联军大将军绶卿吴公之墓”14个镏金大字,目前是4A级景区。

 

1991117,吴禄贞80周年殉难日,他的纪念园在云梦落成,纪念园前的路被命名为“吴禄贞路”。本报记者 吴睿

 

是他最早从湖北留日学习军事,是他首次把革命浪潮引到长江流域,是他最先聚会传播“抬营主义”,是他倡导在北方联合新军直捣北京,是他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

 

这个年轻的军事天才是清末革命党在清廷任职最高者,19岁开始撰写“孙逸仙”小册子,率先向国内宣传孙中山及其革命思想,20岁参与领导革命起义,31岁被刺杀而身首异处,他就是被孙中山称为“盖世之杰”的吴禄贞。

 

20岁参与领导“庚子革命”

 

华中师范大学78岁的退休教师吴厚婉自幼就听姑祖母及父辈讲述祖父吴禄贞的故事。“祖父最先向国内宣传孙中山,”她介绍,当时孙中山从欧洲到日本宣传革命,吴禄贞和他促膝交谈,深感必须推翻满清才能振兴中华,并加入兴中会,成为两湖地区最早结识孙中山的革命党人。

 

当时正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主君主立宪,很多留日华侨和学生盲从,吴禄贞等人则坚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并于1899年至1900年之间撰写“孙逸仙”小册子,率先向国内宣传孙中山和他的革命思想。

 

武昌八一路中科院武汉分院内有座“庚子革命先烈墓道”牌坊,路对面的省军区院内有庚子革命烈士墓,埋葬着反对慈禧专政而被杀的自立军首领唐才常、傅慈祥等7人。当时20岁的吴禄贞,也是1900年“庚子革命”的领袖之一。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孙中山认为革命时机已到,立即开会决定起义,采纳吴禄贞在珠江和长江分区起义的建议。“珠江方面由孙先生自己主持,长江方面由我祖父和傅慈祥主持,孙先生派祖父回国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吴厚婉介绍,唐才常驻军武汉,吴禄贞驻军安徽大通,预定829各地同时起义。

 

后来因多种原因,推迟起义时间,吴禄贞处在起义军前沿,没有接到推迟的决定,还是按照原定时间起义,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结果寡不敌众失败。

 

“当时祖父只不过是个20岁的学生,就像一柄利剑,把孙中山燃起的革命火种,第一次从珠江流域烧到长江流域,为两湖革命以及武昌起义做了有益的尝试。”吴厚婉说,吴禄贞在起义失败后再次东渡日本。

 

1902年,吴禄贞从日本毕业回国,张之洞在接见回国留日学生时独不接见吴禄贞,并下令把他囚禁于将弁学堂,要治他大通起义“谋反叛逆”之罪。在张之洞亲自审讯时,吴禄贞痛陈清廷朝政腐败,国家濒于危亡,表示要立志革命救国,不计个人生死成败。张之洞大为惊讶,不仅不加罪,反而任命他为督署学务处帮办,兼任湖北将弁学堂、武普通学堂及护军全军总教习。

 

“绝对从士兵学生痛下功夫”

 

吴禄贞“大通起义”英勇事迹早就播声海内外,这次由“阶下囚”一跃而为“座上客”,顿时成为了武汉三镇的知名人物,引发一些青年的好奇心。吴厚婉说,当时吴禄贞的武昌小朝街寓所,每天都有些素不相识的青年学生求见,以至于门庭若市,小客室都容纳不下,没想到就此引发著名的“花园山聚会”。

 

武昌花园山孙茂森花园的李廉方寓所庭院宽敞,地段幽僻,吴禄贞和李廉方商议借此作为宣传革命的处所,当时的青年学生纷纷加入,李书城、耿伯钊、孔庚、刘静庵、胡瑛、张难先等人后来都成为辛亥革命元老。吴禄贞在这个“party”上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提出“抬营主义”,认为今后革命运动应当“绝对从士兵学生痛下功夫”,选派革命党人和进步青年到新军中当兵宣传革命,一旦时机成熟起义就能把敌人的军营抬过来,变成革命党的军事力量。

 

事实上,吴禄贞输送“秀才当兵”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后来正是湖北新军打响武昌首义的枪声。著名史家贺觉非、冯天瑜在其合著《辛亥武昌首义史》中指出:“湖北革命组织,发轫于‘武昌花园山聚会’,再接于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团体,而由文学社、共进会收其成。”

 

吴厚婉介绍,吴禄贞后来升至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并赴德国和法国考察军务,1910年回国后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他的前任是北洋大将段祺瑞,这段时间,他为保卫延边确立图们江为中朝国界做出巨大贡献。

 

计划进军北京血洒石家庄

 

武昌起义后,吴禄贞准备率部响应,谎称请求前往武昌平叛,引起清廷怀疑。这时山西新军起义,清廷军咨府调吴禄贞第六镇驻保定的十二协到石家庄去镇压起义。刚好驻军河北滦州的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向朝廷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十二条改革条件,贝勒载涛得知吴禄贞和张、蓝是好友,派他去滦州“抚慰”二人。

 

吴禄贞趁机密约二人举兵反清,又赴石家庄与山西革命党联系,拟趁京师兵备空虚之际,联合北方新军进攻北京,但由于奸细告密未成。他一面弹劾荫昌督师无功,一面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并电奏清廷要求停止进攻汉口。清廷怀疑他是革命党,但又不敢贸然撤换,特授予他署理山西巡抚以笼络。

 

31岁的祖父成为封疆大吏,但他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吴厚婉介绍,191116,吴禄贞又和山西都督阎锡山联系组织燕晋联军,由他任大都督兼起义总司令,阎锡山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并决定由阎派兵把守黄河铁桥阻止镇压武昌起义的袁世凯北返,其余部队兵分三路夹击北京。

 

“可惜在这个紧要关头,祖父疏于防卫。”吴厚婉说,正在孝感督师的袁世凯一向认为北方军人中只有吴禄贞可以和他较量,于是派人收买吴禄贞的卫队长马惠田刺杀吴禄贞。117日凌晨,吴禄贞正在石家庄临时司令部批阅文件,马惠田闯进室内谎称吴禄贞升任山西巡抚,特来贺喜,并在行礼之际从靴子里拔出手枪连连射击。吴禄贞猝不及防,胸部中弹,忍痛拔剑而逃,刚出门口又被埋伏的刺客扑倒,首级被马惠田割走领赏。

 

吴禄贞被刺后尸首分离,阎锡山请高明木工做了一个木人头安放在他的颈腔上暂时埋在山西娘子关。1913117,吴禄贞葬于石家庄,墓碑由阎锡山题写“故燕晋联军大将军绶卿吴公之墓”。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追认他为陆军大将军,并亲写祭文追悼他是“盖世之杰”。

 

吴禄贞之死给革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辛亥革命元老孔庚说,假使吴禄贞燕晋联军成功,就不会有袁世凯的天下,民国史将改写。吴厚婉说,吴禄贞不死,之后也不会有阎锡山的叱咤风云。

 

身后

 

遇刺后黄兴曾至吴家探望

 

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草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

 

——18961月,张之洞调回湖北任湖广总督,他张榜召募新兵。应募者必须年满十六周岁,而吴禄贞年龄尚不足十六,他前去应试时,首先说服负责报名的军官同意他报名,考试时则写文赋诗,表明自己投笔从戎之志。他的试卷颇受张之洞赏识,命人油印后散发各营,以鼓士气。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吴禄贞被刺的次年春天,黄兴等人发起在上海张园为他开追悼会,时间定于1912314,即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吴禄贞的诞辰日。此时,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日理万机的孙中山先生,特写了此悼词,并派他的秘书长代表他出席了追悼会。同时,他还颁发了第一号抚恤令,吴禄贞按陆军大将军例抚恤遗族。

 

 

 

黄兴探望吴禄贞家属。第三排“大胡子”为黄兴,前排中间坐地小男孩为吴厚婉父亲吴忠黄。

 

记者吴睿翻拍

 

------------------------------------------------

张之洞的首批留日学生名单。

 

湖北选派游学贵国专习武备学生贰拾名:

 

刘邦骥湖北人,吴元泽湖北人,田吴炤湖北人,吴茂节安徽人,卢静远湖北人,顾臧广东人,吴祖荫湖北人,刘赓云湖北人,铁良荆州驻防旗人,高曾介直隶人,吴绍璘湖南人,徐传笃江苏人,邓承拔湖北人,杜钟岷贵州人,易甲鹇湖南人,傅慈祥湖北人,吴禄贞湖北人,文萃(华)荆州驻防旗人,万廷献湖北人,张厚琨直隶人,制台之长孙。

 

分析一下这个名单,可知是经过张之洞百里挑一,斟酌再三而确定的,其中,湖北学生占了大多数。张氏还将自己的长孙张厚琨同时派往日本。可见他在这些年轻有为的武备学生身上,寄托着何等深切的期望。然而,就是这样一批充满活力,肩负张之洞所寄予厚望的青年,到日本才一年半时间,却站在了清王朝对立面,公然进行反政府活动,而且人数之多,足以使张之洞感到震惊。震惊之余,张之洞很自然地会想到,这些留日学生反对慈禧为首的朝廷,是否有其正当的一面?慈禧的地位是否稳固?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张氏对待这批涉足自立军起义的武备学生的态度,颇费思量。因此,他迟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

吴禄贞《致尧卿学兄函》

 

尧卿学兄足下:湘水吴山,时切相思,惟祝别来无恙是幸。自弄沙儿(按:指清廷)窃据宝位,同胞宛转暴虐之下者久矣!今兹联军(按:指八国联军)入京,帝后西奔,国本动摇,万机废理,正无人收拾之日,若袖手放弃,则河山万里,沦归异性,同胞四兆,变为牛马。神器既焚,俎肉且脔,每下愈况,奴籍更难脱。言念及此,能不栗惧悲痛哉。弟亦黄帝苗裔,何忍坐视阽危?特在东京组织富有票会,分布会员多人回国联络义士,溉植同志,期图大举,俾出斯民于水火,而复汉族之故物。兄素切痛国仇,誓为祖宗雪耻,际兹机会,料能同仇敌忾,牺牲与谋。因上一尺,希即至汉,于唐才常二君商量大计,速兴师殄灭丑虏。时机不再,稍纵即逝,大仇棘心,前盟在耳,幸勿游疑,自误以误苍生,并乞擘划秘密,将事慎重,不胜企望之至。临楮注下,祗叩雄安。同学弟吴禄贞再拜。

 

收信人尧卿,即孙武,湖北夏口人,是吴禄贞在湖北武备学堂之同窗,时在岳州武威营任管带职。在吴禄贞等人影响下,孙武亦参加自立军,被委任为岳州方面负责人。

 

----------------------------------------------

 

1912年3月7日,孙中山先生颁布了《大总统抚恤吴、张、周三烈士令》,令中引述了陆军部呈请为三烈士赐抚恤呈文的原文,称三烈士是“为同胞惨死……呈请赐予一时恤金及遗族恤金,以酬忠烈,以励将来。”请求“吴禄贞应照大将军例”赐恤金,以此“宣示天下,以不负忠烈之意。”孙大总统在令中称:“吴、张、周三氏,当义师甫起之日,即阴图大举,绝彼南下之援,以张北伐之势,事机甫熟,遽毙凶刃,叠被重伤,身首异处。死事至惨,而抚恤之典,尚尔缺如。该部所称,实属深明大体,应准如所请,风示天下。此令!”

 

此令为第31号《临时政府公报》,也是孙大总统颁布的第一号抚恤令。黄兴当时任陆军部部长。

 

后人对燕晋联军计划的评价:

 

吴禄贞之死,给民主革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张元济先生在《吴禄贞遗诗》的序中说道:“绶卿不死,京津大局,必早底定……”。辛亥革命老人孔庚也写道:“吴禄贞……,热心爱国。假使他这次(燕晋联军)的事能成功,袁世凯当时决不能存在;北洋派也不至祸国;民国成立,必另有一番气象”。

 

至于杀手马步周,何遂说:"1924年国民军占领北京时,有一次我和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谈到马步周,段宏业称赞说:‘马蕙田是英雄,够朋友,他的行动省了不少的事。‘这话也透露了一点内情。"据史料记载,马步周得了二万两白银(一说五万两),吃喝嫖赌,生活糜烂。但从此无人敢用他,最终瘫痪潦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