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吴氏碉楼隐身南山闹市需保护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张耀波 王…  文章来源:深圳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1 16:25:1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碉楼淹没在民宅

 

深圳新闻网讯  21座具有百年历史的碉楼在南山闹市现身,并以涵盖中西式样风格引起文物专家注意。新发现的碉楼为南山文化部门本次文物普查所获,部分碉楼曾在当年威震珠江口前海一带,保存着深圳原住民的古老记忆。

蚝粉拌黄泥蔗糖,夯土为墙

新安古城曾是当年深圳的行政中心,经济繁荣,村落聚集。南新路旁的南园村内,就残存着3座建于清末民初的碉楼。记者连日来在城中村走访时发现,这些碉楼因存世久远,多不为当地后生熟悉。

从南园村吴氏宗祠大门前广场西行,在城中村的巷子里曲折行进200米左右,来到西街九号,就看到一栋高20米左右的水泥墙小楼。这就是当地现存最完好的碉楼,当年以日昌押闻名。当地原住民吴国太介绍,这座碉楼的主人是吴国棉,清末民初因做生意挣了钱,就耗费巨资建了这座碉楼。当年没有水泥,吴家就地取材,用前海盛产的蚝粉碎为灰,拌着黄泥和土法炼制的蔗糖糖浆,夯土为墙,浇灌起主体结构。为方便警戒和射击,碉楼不建窗户,只在每面墙上开凿了十几个枪眼。

  碉楼的顶端是一个小碉堡

 

吴国太介绍,碉楼墙体的结实程度超乎想象。听祖父辈老人说,碉楼一层的墙厚达80厘米,最高层也有30厘米厚,当年仅为开凿射击孔,吴家单独请人花了一两个月时间才完工。碉楼建成时,南园村靠海的一边,即现在的前海路东面,还建有两米高的临海围墙,碉楼就是望海的制高点。每逢海盗出没,或宗族械斗、劫匪抢掠之际,碉楼就成为护卫村民的堡垒。

记者进入这座碉楼后发现,被一家公司租用的场地,已经将原来的木板楼梯改成了水泥楼梯,5层空间也隔断使用。尽管墙壁上采光通风的只是射击孔,但因空间开阔,感觉不到闷热。在原房主60年前移居香港前,碉楼每层都有各自用途,如主人居住的空间,存放粮食和水的地方,放置弹药枪械的楼层。上到碉楼的顶层,是瞭望塔,当年是南园村最高的地点。而今天,瞭望塔已经成为四周握手楼中的洼地。

  碉楼内部。

 

南山碉楼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据南山区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全区范围普查文物工作中发现了21座碉楼,南园村三座分别名为日昌押、日安押和德馨楼,相继建成于上世纪初和20年代,在深圳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

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员张一兵表示,南山本次普查中发现的碉楼数量尽管不多,但几乎囊括了岭南碉楼的形制,例如仅南园村的日昌押和德馨楼,就分别是西洋碉楼和中国传统碉楼的代表,前者的顶楼设置“燕子窝”射击平台,与开平碉楼如出一辙;后者则按本土的弓弩防御设计,建筑功能式样差异很大。在全市550多座清末民初的碉楼中,南山碉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不过,如何保护这些“宝贝”却面临两难。如将个人所有的碉楼定为文物,就必须向所有者提供经济补偿,政府财力有所不逮;如不定为文物保护,则可能失修损毁,坐视其消失。张一兵建议,南山碉楼的保护,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结合旧城旧村改造,制定适宜的规划和方案,避免“保护性”破坏。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耀波 王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