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19 13:13:4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凇沪战争已进入白热化。前线总指挥冯玉祥感叹:“这简直就是一个大火炉呵,一个师兵力投进去,转眼剩下一个班。”而此时,日方也不得不从其它战场抽调兵力,战争进入胶着状态。

 

  就在日军攻陷山海关的几天后,故宫博物院紧急召开临时理事会议,决定文物南迁。当时故宫博物院总务处总管吴瀛(吴瀛是戏剧家吴祖光的父亲)主持会议,会上也有人认为,宫内之物皆是国之重宝,一旦出宫,散失各地,将无法收拾。吴瀛也担心国宝在路上会有闪失,何况自己家里还有11张嘴等着他吃饭。

 

日军的炮声越来越近,院长易培基不得不执行迁宝命令,几次三番请吴瀛出山,说明保护文物重要:若日本飞机一炸过来,文物就没了。心里矛盾的吴瀛,经考虑表态道:“臣死谏,将死战,为君子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既然如此,我同意出马。晚上即开始文物押运,全北京市戒严,由军警保护一直送到火车站全部上车。第一节车厢就是吴瀛的押运指挥车厢,车厢顶上架着机枪,第一批珍宝走出了紫禁城。国宝将漂落何方?谁也不知。京城一下显得格外冷清:国宝走了,五朝古都也就放弃了。

 

  吴瀛(1891---1959年),字景洲,江苏常州人,出身世代书香家庭,其父吴稚英任职清朝著名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幕府。景洲先生毕业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景洲先生不仅有精湛的国学基础,而且有深厚的西画及传统画功底,可谓学贯中西。他曾任京都市政都办公署坐办(相当市府秘书长),27岁便以其出类拔萃的学识参与创建故宫博物院,任常务委员、古物审查专门委员,并担任《故宫书画集》、《故宫周刊》首任主编。解放后被陈毅元帅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 理委员会古物鉴别委员,董必武先生曾亲自登门拜访。   

 

吴景洲先生早年受孙中山革命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景洲先生的舅父庄蕴宽先生曾担任1925年至1927年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董事和“维持会”副会长。由于这一层关系及其后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的邀请,景洲先生被聘到故宫博物院兼职,参与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清宫财产的清点和博物院的创建工作。1926年,曾任“故宫博物院维持会”常务委员。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特派易培基为“接收北平故宫博物院委员”,先生因病不克北上,电嘱马衡、景洲先生等为代办,与奉系军阀操纵下的“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办理交接。1929年,易培基被正式批准为院长,景洲先生担任“古物审查会专门委员”。1931年,鉴于日本帝国主义已占我东北,华北危急,为保护文物安全,故宫博物院遂决定精选部分文物南迁,景洲先生参与其事,为首批南迁文物监运员。直至1933年,易院长为人中伤,以“故宫盗宝案”被迫辞职,他才不得已而离开了故宫。   

 

故宫博物院的最初十年,是风风雨雨狂飚迭起的十年。为了保护这个幼弱的民主革命新生儿不致在摇篮里就遭到扼杀,许多爱国民主人士、专教授及当时故宫同仁,冒着被绑架、坐牢、暗箭中伤等危险,四处奔走呼号,与各种恶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场民主与封建、进步与倒退、正义与罪恶的斗争中,景洲先生始终是“以保存数千年文化渊薮为职志”,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所撰写的《故宫博物院五年经过记》,不但真实地记述了最初的艰难创业历史,同时也洋溢着他一片爱国主义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