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古年谱 96岁
哲宗元符二年己卯(1099) 九十六岁 二月丙寅(二十四日),苏轼与王介石等六人买鲫放于北沦江之阴。 《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书城北放鱼》:“会者六人,吴氏之老刘某,南海符某,儋耳何旻,潮阳王介石,温陵王懿、许琦;舁者二人,吉童、奴九。元符二年三月丙寅书。” 夏季,先生至循州访苏辙,时先生辟谷,辙雨中招之,有诗。 《栾城集》卷二《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先生次韵,辙复次韵答之,时已近秋。 同上卷《答吴和二绝》:“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惯从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以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自注:子野昔与李士宁纵游京师,与蓝乔同客曾鲁公家甚久。)” 按:先生和诗不见。辙答诗其一首云“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上句自谓。《舆地纪胜》卷九十一《广南东路•循州•景物上》:“浰溪:《寰宇记》:龙川江,一名浰溪。” 浰水当即浰溪。下句提及先生之“麻田新草堂”。麻田山在潮阳,其时麻田草堂当属新建或新修。据此可知先生于麻田先人墓侧所建庐墓处为麻田草堂。朱熹《隐相堂序》所言“予曾游麻田旧胜,访吴子野夫子讲学问道之场。”先生最早称“麻田居士”见之传世文字者为王涤元祐六年所作《拙亭记》,元祐八年,晁补之赠诗称之为“麻田山人”,张耒称之为“麻田吴子野”、“麻田老仙”,诗题并称“还山”,则先生于元祐六年前已隐居麻田山中。当时或许已建成麻田草堂,即庐墓处,至新近又加以修缮扩建,故辙称云“麻田新草堂”。此说若成立,则麻田为庐墓草堂,而岁寒堂和远游庵别为一处,当在潮州城内。后人以为先生隐居麻田,而麻田草堂作为“讲学问道之场”之名又世传,故误将远游庵张冠李戴。且庵堂一般建于山上,则以为远游庵建于麻田自是顺理成章矣。辙诗云“问我秋来气如火”,点秋。盖先生自暑来,在循州已有时日。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