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 与 段祺瑞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9 20:11:29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吴佩孚是曹锟手下的头号大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学堂,说起来还是段祺瑞的学生。而早在吴佩孚崭露头角时,便有山东隐士郭绪栋向段祺瑞举荐过吴佩孚,当时郭绪栋说:

“吴子玉是潜龙在渊,总有一天会一飞冲天。”

“与又铮比如何?”段祺瑞急问。

“各有长短。论手腕、心计、纵横捭阖,当属又铮。若论带兵打仗,进退攻守,北洋后起将领中无出吴子玉之右者。”

郭绪栋素有识人之能,经常为北洋中上层人士举荐人才,段祺瑞对其所言深信不疑,随后便找到曹锟,以军火为交换条件,借走了吴佩孚。

曹锟对吴佩孚一向纵容,敬重有加,但吴佩孚对曹锟的贪婪非常不齿,所以并不以追随曹锟为荣。对段祺瑞的清廉和自律,吴佩孚早有耳闻,心中敬仰之极,听说段祺瑞请他过去帮忙,自然喜不自禁。

然而,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那天段祺瑞刚刚与冯国璋大吵了一通,冯国璋前脚走,吴佩孚后脚就来了。段祺瑞一向不擅隐藏情绪,喜怒都挂在脸上,对吴佩孚的态度便显得冷淡而不耐烦,甚至没看吴佩孚一眼,只是淡淡地交代了一句:“这份演习计划,限你一周完成。”

吴佩孚何曾受过如此冷落?心里十分窝火,回敬道:“何须一周,一日便可完成!”

吴佩孚的狂妄口气,让段祺瑞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到吴佩孚不屑的眼神,段祺瑞立刻怒火中烧,恨恨地说:“好,就一天,完不成休来见我!”

吴佩孚心高气傲,不擅巴结上司,习惯被人敬重,见段祺瑞对自己如此不屑,不再说话,而是转身离去。看着吴佩孚的背影,段祺瑞的心情更加败坏。

第一次见面,两人对彼此都没有留下好印象。但是,印象毕竟是可以改变的,或许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到那时,说不定吴佩孚会成为段祺瑞的心腹,那么,历史说不定会重新改写。可是,徐树铮亦非等闲之辈,他怎会眼睁睁看着别人跟自己“争宠”?于是,当吴佩孚回到住所,开始着手做演习计划之时,徐树铮笑呵呵地登门拜访。

“吴兄,久仰大名。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徐树铮对吴佩孚一副万分敬重的样子,令吴佩孚心中顿生好感。吴佩孚热情地将徐树铮迎到室内,两人隔桌而坐,畅谈时事,竟越谈越投机。吴佩孚惊异地发现,徐树铮在许多问题上见解高深,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立刻心生敬仰。吴佩孚生性豪爽,见今日得一知己,兴致高涨,便吩咐人定了一桌酒席,邀徐树铮外出喝酒,不醉不归,完全将段祺瑞布置的任务抛到了脑后。

吴佩孚向来贪杯,这顿酒席直吃到半夜,与徐树铮分别时,吴佩孚已烂醉如泥,话都说不清了,不可能再去完成什么演习计划。看到吴佩孚这种状态,徐树铮得意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徐树铮就找到段祺瑞,装作不经意地提起吴佩孚,段祺瑞想起给吴佩孚布置的演习计划,应当今早交上的,一打听,吴佩孚这会儿根本没在差上。在徐树铮的挑拨下,段祺瑞以为吴佩孚妄自尊大,不将自己放在眼里,立刻备车,前往吴佩孚的住所。

令段祺瑞吃惊的是,吴佩孚竟然宿醉未醒。段祺瑞登时火冒三丈,指着吴佩孚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吴佩孚吃软不吃硬,既不解释也不认错,当天就返回曹锟军中,两人至此不欢而散。

段祺瑞没有想到,1918年初二次征湘时,在湖南前线连打胜仗的竟然是吴佩孚。当时曹锟为第一路总司令,吴佩孚率部打前阵,很快脱颖而出,晋升第三师师长。3月上中旬,他先克临湘又克岳阳,接着夺取长沙、湘阴,可谓战功赫赫。直到这时,段祺瑞仍然没把吴佩孚放在眼里。在吴佩孚攻下长沙之后,段祺瑞任命其亲信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省长,而张敬尧入湘后连吃败仗,这让卖命苦战连打胜仗的吴佩孚愤愤不平。

但段祺瑞完全没有注意到吴佩孚的反应,而是急电曹锟饬令吴佩孚继续追击湘粤桂联军,直捣两广。吴佩孚撤出长沙后,于4月末一举攻克衡阳。捷报传来,段祺瑞欣喜若狂,再次命令吴佩孚继续南下,扫平两广。

这时,段祺瑞第一次感到武力统一全国已稳操胜券。岂料,吴佩孚在这个时候却不买账了!徐树铮带来的一封电报将段祺瑞从天堂推向了地狱,电报云:吴佩孚按兵不动,第三师全体大罢兵!

段祺瑞盯着电文足有一刻钟,然后“啪”地拍了桌子,一声怒吼:“他为什么要罢兵?”吼过之后,段祺瑞颓然坐在椅子上,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慢待了吴佩孚这个武力统一的关键人物。徐树铮似乎也明白过来,两人赶紧商量补救措施。但是为时已晚,无论段祺瑞如何安抚曹锟、吴佩孚,吴佩孚均不买账,而且很快与南军达成停战协议,气得段祺瑞暴跳如雷。

冯国璋下台后,曹锟、吴佩孚成为直系领袖,开始酝酿反皖倒段战争,矛头直指徐树铮及安福系。1920年5月,吴佩孚开始撤防北上, 6月中旬,直军全部抵达中原,并在郑州到保定的京汉铁路沿线部署兵力。吴佩孚此举不仅宣告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彻底破产,同时预示着直皖大战不可避免。

段祺瑞对此早有准备,其心腹徐树铮早在徐世昌上台之初便出任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在西北地区大练“边防军”,如今已重兵在握,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其边防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远胜过直军,倘若直、皖一对一较量,段祺瑞自信稳操胜券。

在此情况下,被请入关的奉军便成为了直皖战争的关键砝码,奉军偏向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导致另一方的失败。6月下旬,张作霖翩然入京,前往团河拜访段祺瑞,信誓旦旦地表示:严守中立。段祺瑞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知道张作霖素与曹锟不和,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张作霖与徐树铮有着更深的嫌隙。

秦皇岛劫械之后,张作霖与徐树铮的关系曾一度十分热络。为了感谢徐树铮,张作霖任命徐为关内奉军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然而好景并不长,在对西南方面的作战中,徐树铮将奉军放到最前线充当替死鬼,引起张作霖的不满。后来张作霖调查到徐树铮以奉军名义代领军费335万元,用来编练自己的军队,气得破口大骂,当即下令免去徐树铮的副司令一职,两人从此势同水火。

直皖战争爆发前,张作霖再次来到北京。7月5日,徐树铮专程拜访张作霖,不仅态度异常诚恳,而且对张作霖反省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新取得了张作霖的信任。随后,徐树铮邀请张作霖到团河开会,指导皖系下一步军事行动,张作霖欣然答应。

7月7日,就在张作霖到达团河之前,徐树铮告诉段祺瑞一个惊人的计划:在宴席上行刺张作霖!段祺瑞听后大吃一惊,立刻严厉劝阻:

“又铮,不能胡来,会引发事变的!”

“顾不了那么多了,万一直奉联手,皖系就是死路一条,不能坐以待毙!”

“不行,我们应该从长计议 ”

“你若是不忍心,一会儿躲别处去,我一个人应付得来。”

段祺瑞知道徐树铮对自己一片忠心,不想与他争执。而且张作霖就要进门,争论下去无益。但段祺瑞实在不忍心杀掉张作霖,尤其是把人家引到自己府邸,然后杀掉,传出去舆论上都不好交代,何况段祺瑞最厌恶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事,在他看来不符合军人的做派。

宴席开始后,徐树铮对张作霖热情招待,执礼甚恭。段祺瑞为了提醒张作霖,一直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冷冷地瞪着张作霖,张作霖震惊之余顿时明白过来,随后便故意大口地喝酒,然后由侍卫搀扶着到外边呕吐,借机逃走了。徐树铮得知张作霖已逃,顿足长叹:“完了!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妇人之仁会坏了大事!”

7月14日,直皖战争在京津一带爆发。皖系以五个师四个混成旅组成定国军,段祺瑞任总司令,徐树铮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直系以一个师九个混成旅组成讨逆军,以曹锟为总司令,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尽管皖军在人数与武器装备上优于直军,但徐树铮完全不是吴佩孚的对手,吴佩孚不仅作战勇猛,且战术多变,使皖军连吃败仗。

17日,严守中立的奉系张作霖果然对皖系宣战,直奉联合攻皖,使得皖军腹背受敌,失败已成定局。

19日,直皖战争旋即结束。徐树铮被悬赏10万元通缉,走上四处流亡之路。边防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败涂地,令段祺瑞痛心疾首。家人和亲信下属劝他去天津避避风头,他暴躁地大喊:“我哪里也不去!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曹锟、张作霖自然不能把段祺瑞怎么样,而且两人都先后派代表到段府慰问,吴佩孚也摈弃前嫌,亲自登门拜见段祺瑞,并以“老师”相称。此后段祺瑞一直住在北京,直到1922年2月才返回天津居住。

直皖大战使皖系根基动摇,元气大伤。段祺瑞时年55岁,有人断言他从此将以在野之身终老此生。岂料几年后,段祺瑞再次咸鱼翻身,走上政坛。

直奉联合倒皖后,很快因利益之争决裂,并于1921年4月爆发直奉战争,结果奉军大败,退出关外。吴佩孚控制北京政府后,重走段祺瑞的老路:武力统一。如此一来,直系的对手除了皖系、奉系以外,又增加了西南方面的势力。

段祺瑞虽然在直皖战争中元气大伤,但受损的主要是徐树铮的边防军和安福系,皖系在沪、浙、皖、鲁等地尚有一定势力,所以作为北洋元老的段祺瑞,在军中仍有很大影响。于是,逃亡中的徐树铮又开始为段祺瑞重掌政权四处奔走,很快与南方的孙中山、东北的张作霖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出兵达40余万,为北洋军内战史上用兵数量之最。战争一开始直军便处于劣势,而直军第三军司令冯玉祥战场倒戈,班师回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给了吴佩孚致命一击。

然而,吴佩孚在回救北京失败,前线亦因主帅离去迅速溃败之后仍不死心,一面率残部固守杨村、北仓等地,一面等候江苏督军齐燮元、湖北督军萧耀南驰援。岂知,段祺瑞早已指使山东、安徽等地皖军,切断了江苏援兵通往京津的道路;湖北通往京津之路也被阎锡山所部与冯玉祥所部封锁。而此时,冯玉祥正在调集军队向杨村、北仓等地包抄而来,准备一举歼灭吴佩孚残部。

值此危急时刻,段祺瑞动了恻隐之心。吴佩孚所率直军主力第三师其前身乃袁世凯的精锐部队北洋第三镇,段祺瑞曾任第三镇统制。于是,段祺瑞以第三师老师长的身份给吴佩孚修书一封,劝吴佩孚放弃抵抗,“速离去,否则被擒耳”。

当时很多人认为,段祺瑞此举是为回报皖系战败后吴佩孚的礼遇之恩,也有人认为段祺瑞吃斋念佛慈悲为怀,其实也是性格使然,段祺瑞脾气暴躁刚愎自用,但却心地善良,犹如当初放走张作霖,这也是他在北洋集团中落下好人缘的重要原因。

吴佩孚到天津后曾给段祺瑞打过一个电话,说准备将部队开进租界以引起外国插手干涉。段祺瑞说:“你是中国最优秀的军人,为什么要引起国际问题呢?”吴佩孚听了连称“是”,当即由塘沽乘船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