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古年谱 94岁
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 九十四岁 初春,先生绝粒不睡,苏过作诗戏之,法芝(昙秀)及陆惟忠皆和,苏轼亦次韵。 《斜川集》卷三《戏赠吴子野》:“从来非佛亦非仙,直以虚心谢世缘。饥火尽时无内热,睡蛇死后得安眠。饥肠自饱无非药,定性难摇始是禅。麦饭葱羹俱不设,馆君清坐不论年。” 《苏轼诗集》卷四十《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陆道士皆和,予亦次其韵》:“聊为不死五通仙,终了无生一大缘。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怜君解比人间梦(芝有梦斋,子由作铭),许我时逃醉后禅。会与江山成故事,不妨诗酒乐新年。” 按:法芝、惟忠和诗不见。轼诗言“不妨诗酒乐新年”,知诗作于本年之初。 法芝,号昙秀,吴僧,姓钱。苏轼尝题其寓室曰梦斋,苏辙贬惠时,法芝尝两次来访。 正月十九日,苏轼为先生书《录所作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示吴子野并跋》。 《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拾遗》卷下《录所作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示吴子野并跋》:“‘但向起时作,还于作处收。蛟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要会无穷火,尝观未尽油。夜深人散后,惟有一灯留。’丁丑正月十九日,录示子野,向尝论其详矣。(见《晚香堂苏帖》)。” 春,先生尝与苏轼、陆惟忠、程儒游逍遥堂和罗浮道院,宿于道院西堂。 《苏轼诗集》卷四十二有《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 按:王文诰注云:“吴子野自广西宪曹子方处归,遂自雷州渡海来见,乃绍圣五年戊寅春夏间事。是年六月改元元符,题云去岁,乃指四年丁丑春中也。” 按:《苏轼文集》卷五十五《与程秀才》第一简云“去岁僧舍屡会”,第二简云“近得吴子野书,甚安。陆道士竟以疾不起,葬于河源矣。前会岂非梦耶?”知程秀才与其游。皆作于元符元年。程秀才乃程儒,浙人,广州推官程全父之子。(据《苏轼年谱》卷三十六) 二月左右,先生往广西宪曹辅处,陆惟忠往河源令冯祖仁处。 《苏轼文集》卷五十八《与曹子方》第五简:“因吴子野行,附启,不宣。”卷十五《陆道士墓志铭》:“久之,子厚去余之河源开元观,客于县令冯祖仁,而余亦谪海南。是岁五月十九日,竟以疾卒,年五十。祖仁葬之观后,盖绍圣四年也。” 按:苏轼于闰二月十九日责授琼州别驾,先生与惟忠离在此之前,故暂系于二月。曹辅字子方,号静常先生,登嘉祐八年进士乙科。元祐三年九月任福建运判,绍圣为广西宪使。辅乃饱学之士,初以诗得名于两苏公。 二月庚辰(二十五日),苏辙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 据《苏辙年谱》卷三十六。 闰二月甲辰(十九日),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据《苏轼年谱》卷三十六。 苏轼在惠,或尝至潮,访韩山,六日后归。 顺治《潮州府志》卷十六《艺文》,苏轼《过阴那山(并序)》:“自惠来潮,既访韩山,再六日归。舟蓬辣上,乃闻高僧了拳结庐于此,及兹一览,水石云林,诚为罗浮仲擘也,因赋此云。 吾治有罗浮,已为东粤奇。又闻有此山,更为罗浮推。中有唐僧者,自言惭愧师。滃云铺法界,轮月照禅帷。色相窥峰石,慈悲度蒺藜。我来惠不远,僧去已多时。佛骨藏金塔,禅踪看碧漪。香浮空鹤舞,钟逐晓风驰。我自虚无寂,中庸未发之。” 按:此诗《苏轼诗集》未收,《苏轼诗集增补》也未收,首载顺治《潮州府志》,明嘉靖《府志》因不载艺文,也未收录此诗,不知出处为何?乾隆《嘉应州志》虽载录此诗,却在按语中力斥其伪。称《苏文忠全集》和《寓惠集》均无此诗,且诗意浅俗,用语抵牾不通云云,断言其决非苏轼所作。但翻开《苏轼诗集》,五言古诗明白如话如《过阴那山》诗者,却也不少,如卷三十四《泛颍》、《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卷三十五《送芝上人游庐山》、卷三十八《廉泉》等,未可以诗意浅白而非之。且《苏文忠文集》佚收诗文尚多。有学者以为苏轼当时身为逐臣,自是杜门自屏,岂敢越州过府访古览胜,故断言潮州之行绝无可能。苏轼诗文集存世诗文未言及至潮,故此诗真伪还须再作考证。暂系于此。 苏轼在惠时,或尝藏书于先生潮州居所。 《夷坚志•甲志》卷十《盗敬东坡》:“海寇黎盛犯潮州,惠毁城堞,且纵火,至吴子野尽居。盛登开元寺塔见之,问左右曰:‘是非苏内翰藏图书处否?’麾兵救之。复料理吴氏岁寒堂。民屋附近者。赖以不爇甚众。” 按:黎盛犯潮乃绍兴三年事。苏轼藏书于先生居所,据上引文,知先生潮州居所即岁寒堂,附属建筑有苏轼藏图书处。《夷坚志》作者洪迈为绍兴、乾道间著名学者,监修过国史,为当时人记当时事,应为可信。且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王象之《舆地纪胜》以及《中兴两朝圣政》均载及此事。故苏轼似曾藏图书于潮州先生岁寒堂附属建筑藏图书处中。待考。 苏轼有《点绛唇》词二首手迹藏于先生家中,洪甫曾亲见于先生家。 傅干注《东坡词》残本云:“此二词,洪甫亲见东坡手迹于潮阳吴子野家。” 按:洪甫:未详何人,待考。 四月十七日,苏轼得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告命。十九日与苏过离惠。七月二日至昌化军(儋州)。 据《苏轼年谱》卷三十六。 冬,苏轼作《和陶杂诗》,言先生将渡海相访。 《苏轼诗集》卷四十一《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七:“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潮阳隔云海,岁晚傥见客。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按:苏诗“潮阳隔云海,岁晚傥见客。”王文诰注云:“时吴子野在桂管曹子方处。据此句,必得子野近耗,知其已在归途,将不归潮阳,而就近渡海矣。”并认为《和陶杂诗》为丁丑秋冬海外之作,故暂系于此。 岁晚,先生自雷州渡海至儋探访苏轼。 上引诗:“潮阳隔云海,岁晚傥见客。” 《苏轼诗集》卷四十二有诗《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诗见下年。 冬至,苏轼与诸客饮酒,先生在座,轼有诗及之。 《苏轼诗集》卷四十二《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穷。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里閈峨山北,田园震泽东。归期那敢说,安讯不曾通。鹤鬓惊全白,犀围尚半红。愁颜解符老,寿耳斗吴翁。得谷鹅初饱,亡猫鼠益丰。黄姜收土芋,苍耳斫霜丛。儿瘦缘储药,奴肥为种菘。频频非窃食,数数尚乘风。河伯方夸若,灵娲自舞冯。归途陷泥淖,炬火燎茅蓬。膝上王文度,家传张长公。和诗仍醉墨,戏海乱群鸿。(符、吴皆坐客,其余皆即事实录也。)” 按:于“寿耳斗吴翁”有王文诰案:“吴翁,乃吴氏之老,无论吴子野已归,即未归,公亦不以诸生目之也。查(慎行)注乃臆说耳,已删。”窃以为苏轼与饮酒者乃诸生,符、吴坐客耳,且符老、吴翁亦不当以诸生目之。先生于是年岁晚渡海至儋来访,逢冬至陪坐,无不可也。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