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古年谱 93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戆斋  文章来源:(天涯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6 9:03:39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吴复古年谱 93

 

  哲宗绍圣三年丙子(1096 九十三岁
  约十一月,先生与陆惟忠至惠州晤苏轼。带有蹇拱辰墓头回草和钱世雄简。
   按: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谓先生十一月至惠。
  
  先生至惠,似未剃度出家,亦未另起法号。
   按:自先生至惠后,苏轼存世涉及先生诗文再未言及出家之事,仍称其为吴子野、吴远游,苏辙称其为吴子野先生,苏过诗亦称其从来非佛亦非仙。先生入祀潮州乡贤祠,《府志》称为处士远游先生吴复古,则先生似未出家。待考。
  
  十二月八日,先生与苏轼、陆惟忠、翟逢亨、江秀才会,试昙颖之谷董羹。
   《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书陆道士诗》: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脍炙无不有,然皆埋之饭中。故里谚云:撅得窖子。罗浮颖老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坐客皆称善。诗人陆道士,遂出一联句云:投醪谷董羹锅里,撅窖盘游饭碗中。东坡大喜,乃为录之,以付江秀才收,为异时一笑。吴子野云:此羹可以浇沸。翟夫子无言,但咽唾而已。丙子十二日八日。
   按:昙颖,惠州宝积寺长老。翟逢亨,惠人,秀才,居于苏轼白鹤峰新居之西。江秀才,待考。

  
  二十一日,苏轼为先生书李承晏墨。
   同上,卷七十《书李承晏墨》:近时士大夫多造墨,墨工亦尽其技,然皆不逮张李古剂,独二谷乱真,盖亦窃取其形制而已。吴子野出此墨,云是孙准所遗,李承晏真物也,当以色考之,仍以数品比较,乃定真伪耳。绍圣丙子十二月二十一日书。
  

  二十五日,苏轼酒尽米竭,作《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并引)》诗以赠先生和陆惟忠。
   《苏轼诗集》卷四十《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并引)》:十二月二十五日酒尽,取米欲酿,米亦竭。时吴远游、陆道士客于余,因读渊明《岁暮和张常侍》诗,亦以无酒为叹,乃用其韵赠二子。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除夕前二日(二十七日),先生以煨芋见啖,苏轼乃记之并论其煨芋之法。
   《苏轼文集》卷七十三《记惠州土芋》:《本草》谓芋,土芝,云:益气充肌(饥)。惠州富此物,然人食者不免瘴。吴远游曰:此非芋之罪也。芋当去皮,湿纸包,煨之火,过熟,乃热啖之,则松而腻,乃能益气充肌(饥)。今惠人皆和皮水煮热啖,坚顽少味,其发瘴固宜。丙子除夜前两日,夜肌甚,远游煨芋两枚见啖,美甚,乃为书此贴。
  

  除夕,苏轼访先生,食烧芋,有诗。
   《苏轼诗集》卷四十八《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
  

  先生尝劝轼食白粥;又与轼论食芡实,轼因作《食芡法》。

   《梁溪漫志》卷九《张文潜粥记》:东坡一帖云: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僧家五更食粥,良有以也。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
   《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寄子由三法》之一《食芡法》:吴子野云:芡实盖温平尔,本不能大益人。然俗谓之水硫黄,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颊唇齿,终日嗫嚅,而芡无五味,腴而不腻,足以致上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人华液通流,转相挹注,积其力,虽过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淡食而徐饱者,当有大益。吾在黄冈山中见牧羊者,必驱之瘠土,云:草短而有味,羊得细嚼,则肥而无疾。羊犹尔,况人乎?

   按:劝食白粥和论芡实二事未详何时,兹附此。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