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举与百廪村传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起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7 10:20:26  文章录入:吴起梓  责任编辑:gohwu
 

 

吴廷举与百廪村传说

 

北岭村自古以来,一直叫百廪村。只是现在人们图书写简便,变成北岭村而已。北岭村历史上,从来都隶属湖北省嘉鱼县。明清时,属湖广武昌府嘉鱼县四都清洪里。几十年前,即197138日后,二县行政区划调整,北岭村划归咸宁县,即今天咸宁市咸安区管辖。

行政区划不管怎样变,北岭村还是百廪村。行政区划变了,一个有关百廪的不老传说,经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永远不会改变,方园百里,家喻户晓。

明朝时,邑人都御史吴廷举,因奉玺经湖广,见家乡嘉鱼和咸宁交界地没有书院,二县子弟得不到教导。于是,捐资兴建书院,并购田一顷七十亩,除岁税外,余粮供给书院所用。正德十四年(1519年)咸嘉社学建成,时任嘉鱼县知县,江夏人赵迁,撰写《咸嘉社学记》,详细记载此事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咸嘉社学建成以来,人才辈出,为咸嘉二县培养了大量才俊。更流传着培养了一百个廪生的传说,百廪村之名也由此而来。

社学开办以来,先后出了九十九位廪膳生,并且能考的都考了,也都考取了。因生源有限,总是凑不足一百位廪生,没有一个圆满的吉数。

社学先生常为不能拥有一百名廪生发愁,总觉得功德不够圆满,留下无限遗憾。

此时,长期为社学做饭的小伙夫,听先生如此这般,也想跃跃欲试,不然,也考个廪生不定。伙夫是个聪明小青年,只因家庭贫困,暂时没法入学,只好先屈就做一名社学伙夫。其实,他和在籍学生一样,工余也在温习社学功课,甚至比在籍学生还要努力。学生读的书,他一字不落,认真拜读。

先生听伙夫要参加廪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将信将疑,一时不敢断定,这个聪明的小青年,是否真能考出什么名堂。于是,想考一考伙夫。

先生说,“在附近有座古桥,名曰净堡桥,我就以此为题,出个上联,你来对下联吧。”先生慢条斯理曰,“净堡桥,桥上晒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伙夫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才好。思绪无章,正在自我调节。只见他远眺浩瀚的西湖,即今天的西凉湖,抓着头皮,苦思冥想。猛然间,看到西湖中心有个叫白水洲的小岛,旁边停泊着几只渔船,风起浪打,船在摇晃。有了,伙夫不假思索对道,“白水洲,洲下泊舟,浪打舟摇,洲未摇。”

先生听后,心中大悦。但先生觉得,一个简单的对联不足说明什么。先生不动声色,继续考伙夫,想考出真实本领来。

伙夫刚才的下联提醒先生,先生看到白水洲旁边停泊的几只船,又一联而出,“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然后,双眸紧盯伙夫,看伙夫的下联。眨眼间,伙夫答道,“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先生指着堂前松竹,又道,“松叶竹叶叶叶翠。”这时,天空中一群雁叫,伙夫灵感顿现,高声答道,“秋声雁声声声寒。”

先生心中一阵暗喜,觉得伙夫的确不一般,己有打算让他参加廪考。

此时,先生对伙夫说,“至今,社学已经出了九十九位廪生,唯缺一位就凑够一百位,正好以‘九九归一’为题,我再出一个上联,你再对下联?”

“御史建社学教二县子弟。”先生话音未落,伙夫就对道,“伙夫入闱场中百名廪员。”先生高兴,明确同意伙夫参加今年的廪考。

伙夫参加科举廪考,顿时成了新闻,也成笑话,并像风散而去,迅速传遍四乡八里

果不其然,伙夫考取廪生。他成了社学第一百个廪生。

咸嘉社学在吴廷举逝去后,因为各种原因停办。但百廪村百廪的佳话流传至今,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公元2011426日,岁在辛卯季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