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古村落探古寻幽(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曹春生  文章来源:《连州古村遗韵》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5 1:24:1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3:冲口——宋代隐逸士进,清代济世名医的居所

“ 双桂坊”里两隐士

连州市的冲口村是一个有五千多人口的大村。冲口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韵。双桂坊、进士亭、崇德坊、陈氏宗祠等古老的房屋,就是冲口进千年文化底韵的载体和承传。冲口村里有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悬挂着一块写着“双桂坊”的匾额,这块匾额记载了冲口双桂坊陈铨、陈铸兄弟二人同登进士第的荣耀。

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0年)冲口村里陈氏家族一对亲兄弟,陈铨、陈铸二人上京殿试,兄弟俩竟双双同登进士第,一时名震朝野,传为佳话。为显示荣耀,村里将陈氏兄弟的住地誉为“双桂坊”。双桂坊喻有“双双折桂”的意思。“折桂”一词源于《晋书· 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中有“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之句。

令人惋惜的是,陈铨、陈铸兄弟高中之时,北宋朝廷正是朝政腐败,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四伏,朝廷内忧外患。在北方强敌契丹和西夏,又不断地进行军事进犯,在南方武力割据势力,农民武装也纷纷起事暴动。当时在广源州(今广西南宁的西南一带)就有一支声势浩大的少数民族武装,他们在首领侬智高的率领下一连攻下了广东、广西地区数十个州县。陈铨、陈铸出身民间,深知民间的疾苦和朝政的腐败。然而作为区区一进士,上无回天之力,下不能解百姓困苦,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在中进士之后全身而退,在家乡冲口渡过了隐逸的一生。

双桂坊的陈氏兄弟同登进士,向社会展示了连州才子的才华。进士后却又双双退隐泉林,充分体现了古代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虽有旷世奇才,却又无力施展的愤懑与无奈。陈铨、陈铸兄弟回到家乡后,再也不问政事,每日诗酒自娱。冲口人为纪念陈铨、陈铸兄弟同登进士这段佳话,于清乾隆年间在村中建起了一座风景亭,也称“进士亭”,供后人景仰。

“进士亭”是冲口村的一大景观,“进士亭”是一座木瓦结构的建筑,重檐歇山顶,16柱穿斗式梁架结构。亭高5.2米,占地面积63平方米,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亭内栋梁上还写有“大清乾隆四十八岁次癸卯季秋十八日建”的题款。

进士亭后面是陈氏宗祠。陈氏宗祠始建于宋代,重修于清代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硬山顶屋脊上塑有通花连环图案,显得古朴而典雅。整座祠堂为三进院落,后殿是陈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陈铨、陈铸兄弟俩的牌位摆放在神坛的显著位置,足见陈氏族人对两位进士的敬仰。

“ 崇德坊”里一良医

在离“双桂坊”不远处还有一座门楼,称为“崇德坊”。崇德坊建于清代,保存得十分完整。这是人们为居住在这里的一位有着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医生而建的。

清代同治年间,崇德坊里有个读书人叫陈廷佐,陈廷佐的父亲陈沛然是位教书先生。陈廷佐自幼聪明,很有大志。他跟着父亲在私塾里苦读,希望以后能才为安邦济世之才。有一天,陈沛然的朋友来访,两位饱经苍桑的老秀才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其中“古人不为名相,即为名医,名相名医都是济世救人之才”的话,对陈廷佐感触很深。陈廷佐想到自小就崇拜的先祖陈铨、陈铸,虽然双双同中进士,但最终也只落了个大志难展,老死泉林的结局。陈廷佐番然大醒从此放弃了科举,努力研读医学,到处寻访名医指教。不久,陈廷佐果然成为了精通医术的名医。在旧《连州志》中称誉他为:“方脉精通,能断生死”。

清代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秋天,连州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人们朝不保夕,非常恐慌。陈廷佐以他高明的医术,治好了许多患病者。来冲口投医求药的人络绎不绝。陈廷佐不分昼夜出诊救人。对于医药费用,陈廷佐毫不计较。遇到贫困的病人,他还送医送药。在这场瘟疫中,陈廷佐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了人们的口碑,实现了他济世救人的远大抱负。

八卦是儒家经典《周易》中,用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的八种基本图形。后来道教利用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作为神通广大的法器,用以镇慑一切邪恶。黄村的巷道按八卦图修建,其用意不言自喻。走进黄村不但能让你感受到神奇“八卦”的精妙,而且还可以探寻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隐居连州之谜……